离开依依制衣厂时,周兴国心情很不错。
只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走路都带着风。
没有郭小英的消息,不知道郭小英的态度,他的心一直像被巨石压着。
现在不但知道了郭小英的消息,还知道了她的态度,他怎么可能不高兴。
但静下来想一想工作,他还是有点头大,有点无从下手之感。
回来收集了范文勇他们了解的情况后,他初步整理了一下。决定还是先给厂里汇报一下。
本来是应该一到就应该汇报。
“现在才想起给我打电话,还以为一出去你就漂了,什么都忘了”,沐春华一接到电话先是一顿批评。
“才来事太多,也没有一点成效,所以不好意思汇报”。
“有事无事都得定期汇报,这几天你都干了什么”?
周兴国把范文勇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汇报了一遍。最后道:“原来想的挺好,真过来才感觉不知从何抓起”。
沐春华从业务上进行了一番安排,又讲了公司的变化。
“姐,你当部长了,这才多久,厂里变化这么大”?
“现在不叫厂了,叫宏泰集团公司”。
“感觉还没有红星好听”。
“那不是你管的事,好好干好自己的工作。对了,沿海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为什么这样说”?
“有一位伟人会到沿海转一圈”。
“转一圈就会迎来大发展”?
“对牛弹琴,你好好干就行了,我会让他们把产品尽快发过来”。
不要说周兴国,就是沐春华、严富贵他们也根本想不到这次伟人南巡对沿海一带发展的巨大影响。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纷纷涌向这里。
无钱的民工涌向这里,贡献着他们仅有的劳动力。
一座座高楼林立而起,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
有钱人也开始涌向这里,寻找他们的商机。
市场像一只无形的巨手,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涌向这里。
使得这里的发展日新月异。
当然这是后话。
周兴国自己又到木材市场转了几圈,发现和范文勇他们说的情况差不多。
这边的木材大多来自外地,木板的种类并不多,特别是质量远不如他们。
南方的木材虽然长的快,但质地一般都比较疏松,同类的根本没有办法和北方的相比。
价格倒是相差不多,如果按这边的价格卖,除去运费,也没有多少利润。
重新定价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周兴国还是想开一个门市,不仅是可以卖一些产品,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产品。
光说没有用,别人得见到真东西,你总不能天天扛着木板去给别人看吧。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给他们看了好的,许多人自然知道怎么选。
商品不在于绝对质量,只要比别人好一点点就足够了。
保持住那一点点优势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星期五这天,周兴国让范文勇带上准备的几块样本,只是很小的几块样本。
准备去依依制衣厂,临出发时,他给严富贵打了一个电话。
按道理,他应该给沐春华汇报工作,不应该越级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