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这家人
李丽和夏颖下了楼,往自家饭店方向走去。上午已经快到十一点了,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街道上仍然看不到车辆与行人,马路两旁的商铺,冷冷清清,没有什么生意。夏颖听李丽和她聊过,这个县是上世纪六十年中叶,由周围四个县边远、且落后的乡镇划拨拼凑组建的,建县刚刚三十年。县城之所以设在这里,是因为这个地区非常乱,主要是为了加强管理而设,根本没有考虑以后的经济发展。从六十年代建县到现在,县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纵横两条马路不宽又不长,一眼就能望到底。连南方省、市的一个乡镇都不如。仅有一个火车站,每天也只停靠几辆火车,上下人少的可怜,什么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说一流都不流。到目前为止,全县没有一家像样子的企业,仅仅只有一个水泥厂,有近一百名员工,且效益还不好,因为只能生产低质的325标号水泥,所以发展的非常慢,一度被评为国家级的贫困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看似安逸,悠然恬静,长期下去,势必养成一种惰性,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没有激情与活力。整个县城看不到生机,呈现原始生活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想到这些,难怪李丽一心想到省城工作,如果把她留在这个小县城里工作、生活,她的认识、眼界与格局,必定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李丽陪着夏颖,步行大约十分钟,就到自家饭店了。本来夏颖说,要开车子的,可李丽说,夏姐不是想转转吗,我给你当向导,看看我们县城的风光,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为你下一步的乡土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还是步行吧,反正也不远,开你那宝马车子太显眼了,全县也没有一辆。夏颖说,入乡随俗吧,听你的。当她们姐妹俩走进大厅,李丽看到母亲正在招呼客人,李丽喊了一声妈,程芳寻声望去,见是女儿和另一位女孩子,马上就明白过来了,肯定是她夏颖姐,立即迎了上去,李丽给妈妈介绍,这是我夏颖姐姐。程芳笑着伸出右手拉住夏颖说,谢谢你这么多年来一直照顾我家李丽,你就是她的贵人,恩人,我把李丽就交给你了。夏颖说,程阿姨,我和你家李丽有缘,是上辈子积的福,我们会互相照顾的,请程阿姨放心,我会把她当亲妹妹待的,如果她不听我的话,我会揍她的,程阿姨可不要心疼哦。程芳左手拉着李丽,扭过头对李丽说,你听到了没有,你夏姐揍你我才不会心疼呢,只能说明你欠揍。李丽对夏姐说,打是亲吗,我喜欢姐姐打我。夏颖听后给程阿姨说,阿姨你听到了吧。你家李丽就这么乖巧,我哪里舍得打她啊。程芳说,有你夏姐姐照顾她,我和她爸爸都非常的放心,只是怕会经常给你爸爸妈妈带来麻烦,夏颖说,程阿姨,您是没有见着,我爸妈可喜欢李丽了,已经把她当成二闺女了。程芳开心地笑着说,有机会请你爸妈到小县城来做客。改日我和李丽她爸爸前去拜望你父母。夏颖说,好的,我一定转告爸妈。母女三正在说话呢,李根从楼上下来了,看到爱人程芳、女儿李丽,还有一个高个子女孩,一下就明白了,快步走向前,说这就是夏颖吧,李丽说,爸爸的眼力可以啊,夏颖立即叫道,李叔叔好。李丽简单给爸爸介绍一下夏颖姐情况,两位老人带着两个女儿一起上了三楼。
李丽快速向前一步,推开了吉祥厅房门,李根在前,程芳拉着夏颖在中,李丽退到了最后,分别进了包厢。包厢里坐着等候的有组织部部长刘鹏夫妇、宣传部部长崔军、县报社社长孔辉、闫峰夫妇等。李根进了餐厅,站在大厅中央,程芳拉着夏颖站在李根的右边,李丽站在夏颖姐身后,李根咳嗽了一声说,现在我非常隆重地给大家介绍,这位是夏颖,现任安徽日报社副刊总编、属于正处级干部、青年作家,省作协会员、文化名人,也是我家李丽的贵人、恩师,好姐姐。大家听着李根的介绍,便纷纷从沙发上站了起来。随后,李根又将刘部长夫妇、崔部长、孔社长、还有闫峰夫妇,逐一给夏颖做了介绍。大家分别与夏颖握了握手。看来李根这个总经理也不是徒有虚名,在介绍各位来宾时,非常的沉稳,不慌不忙,十分准确到位。最后将宣传部崔军部长介绍给女儿认识。尽管夏颖很年轻,但毕竟从省城来的,她是贵宾,主客,其他人员都是来陪主客的。先介绍夏颖也是符合社交礼节的。李根为了介绍好夏颖,做了不少功课,站在什么位置、面向什么方向,先介绍谁,后介绍谁,尤其的介绍职务时,切记不能错了,否则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大家都非常乐意地认识夏颖,没有感到有丝毫的不妥,更没有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刘部长听李根介绍完了,就说今天我们都是来陪夏总编的,这样吧,还是我来安排座吧。夏总编是贵客,且职务最高,请夏总编坐到这里。夏颖一看,这是主位,我是客人,不能喧宾夺主,一再推托说不行。刘部长看了看宣传部崔部长,又看了看李根夫妇说,这样吧,我来当东道主,请夏总编坐在右边,崔部长坐在左边,孔社长紧挨着崔部长,其他依次就座吧。这时,夏颖推辞说,这边请李叔叔和程阿姨过来坐吧,我是晚辈。程芳走过去,拉着夏颖说,我和你李叔叔,这是在家里,你就不要客气了,并叫李丽坐到夏颖身边,好与夏姐交流。李丽把夏颖姐按在了座位上。大家落座后,刘部长看还没有起菜,就扭过身子,面对夏颖总编说,你既是李丽的师姐,我们前天在这里商量安排李丽先到县报社工作,不知夏总编可有什么想法。李丽用温和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场,心想,这是在试探我啊,于是开口说到,你们怎么安排李丽工作,我没有意见,她毕竟是你们县的退伍军人。不过,我做为李丽的师姐,冒昧地向刘部长、崔部长和孔社长,提个建议,不知可否。刘部长看了一眼崔部长,看他没有表态的意思,就说,请讲。夏颖说,李丽承蒙您们各位领导的厚爱,尤其是刘部长您,对李丽非常的关心,从现在开始,李丽将以记者的身份到县报社上班,但不能坐班,因为她还有两门功课没有修完,需要时间看书学习,应对考试;其次,她的中篇小说即将在《清明》杂志发表,可能有的地方需要修改,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如社里有任务,就及时安排她去完成。你们县需要上省报的稿件,可先交给李丽审阅,她通过了,我这里也就通过了。说完,把头转向刘部长和崔部长,问问他们看看可行。刘部长略微沉思了一下说,崔部长你是主管宣传的,李丽交给你们宣传部门了,以你讲的为准。大家现在终于听明白了,这个夏颖,省报总编、青年作家,对李丽是如此的信任和认可,看来李丽这丫头,也绝非凡品。李丽夫妇听到夏颖如此高抬自己的女儿,心想,女儿有那么大的本事吗。不过她们也都知道,李丽将来是要到省城安置工作的,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夏颖的爸爸就是省民政厅厅长,叫安置办调个档案,安置一个退伍军人,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更何况李丽符合安置条件。李丽坐在夏颖旁边,始终面带微笑,一言不发,一直静静地在观察着各位领导们的反应。崔部长扭头看着孔社长,问问他的意见。这时,孔社长反应极快,说我听省报领导和两位部长的。崔部长又问了一下刘部长,刘部长摇头说,没有意见。崔部长又看了看李丽的父母,见大家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崔部长说,那就这样吧,李丽作为我们县日报社的记者,主要负责审核上省报的稿件,同时也是派驻省报的记者,工作时间,根据任务而确定,来回车旅费、住宿费、生活补贴等等,按照县里的标准执行,全部由县报社负责办理、报销,工资待遇按照同等记者待遇执行。说完,把目光停留在夏颖脸上。夏颖扭过头看着李丽,意思征求她的意见。李丽会意,摇了摇头说,我没有意见。夏颖用目光又扫视了一下全场,说那就这样吧,我替李丽妹妹,谢谢刘部长、崔部长和孔社长了。便叫李叔叔、程阿姨,上菜吧,我都饿了。大家一听都笑了。
服务员开始起菜了,李宏依然负责斟酒。夏颖开始推脱不能喝。这时李丽开始说话了,她要尽地主之谊,劝夏姐说,哪有文人不喝酒的,要不李白能写出那么多好诗来吗,少喝点,拿过夏颖的酒杯,叫哥哥斟酒。夏颖瞪了李丽一眼,李丽假装没有看到,就把 夏颖的酒杯斟满了。刘部长问问李根夫妇可有祝酒词,李根夫妇异口同声说,请刘部长致辞。刘部长说,宣传部长在呢,还是崔部长致辞吧。崔部长说,刘部长啊,今天两位才女都在呢,你我还敢开口吗。刘部长说,也是啊,那就请夏总编讲几句。夏颖说,刘部长,我今天呢是送李丽妹妹回家的,有幸与各位领导相聚于此,也是缘分,哪有我讲话的份啊,还请刘部长代劳吧,说实话,看到这么多美味佳肴,真的勾起了我的食欲,还真的饿了,她又把大家逗笑了。
刘部长说,那好吧,让我们共同举杯,敬省日报社夏总编一杯。说着刘部长站了起来,大家也都纷纷站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共同做了个敬酒的手势,刘部长带头,一口喝干杯中酒。大家也相继喝干了。夏颖把自己的酒杯倒满后,给李丽一个眼神,示意她也站起来,夏颖和李丽等于同时站了起来,夏颖说,各位领导、叔叔阿姨们,这第二杯酒,让我和李丽妹妹敬各位,以表达大家对李丽的关心、帮助和提携。李丽看到有的杯子没有酒,就催李宏哥哥快斟酒,等大家酒杯都斟满了,也都站了起来,没有人再说,都不约而同地喝了杯中酒。李根夫妇说,大家都坐到吃点菜吧,夏颖不是饿了吗,快吃点。这时,服务员送来蒸咸鸭子,还未放到桌子上,大家都闻到了香味。程芳招呼大家吃咸鸭子,今年腌的,很香的。李丽拿起夏颖的筷子,给夏颖夹了一块,请夏姐尝尝。夏颖接过筷子,夹起鸭块送进口中,慢慢咀嚼,顿感香味四溢,连声说道,好吃,好吃,难怪爸爸说你家的咸鸭子好吃呢,程芳看着夏颖说,你爸爸吃过我家的咸鸭子。李丽接过话说,昨天晚上在李丽家吃饭时,夏叔叔说的。去年冬天,他到我们县检查灾民过冬生活安排时,大约也是十二月份吧,就在我家饭店吃的午饭,说咸鸭子好香,至今难忘。这时刘部长问夏总编,你爸爸大名可叫夏皓,省民政厅厅长。夏颖点头说是的。崔部长接过刘部长的话说,去年在这里吃饭,我们两个部长和孔辉社长都参加了,县委王书记就坐在今天刘部长位置,你夏总编现在坐的位置,就是你爸爸夏厅长坐的位置。刘部长说,那天本来没有我的事情,我和王书记在一起研究干部调整问题,县政府那边请示说,今天省民政厅夏厅长要来我县检查灾民过冬问题,王书记说,要我和他一起参加接待夏厅长,不然我也没有机会参加接待,更没有机会认识夏厅长。刘部长这时将头向夏颖位置偏了一下,压低声音问夏颖,元旦过后,你爸爸是否去中央党校参加部级干部为期三个月的进修班。夏颖笑着也低声说是的,我听妈妈说的。刘部长说,据省委组织部有关领导透露,你爸爸进修回来就要上副省级了。这次的进修班分两个层面,一是现任副部级干部;另一个就是即将提拔为副部级干部。你爸爸年富力强,今年才四十八岁吧,他从市长到厅长已干过七个年头了,当时任市长时,才四十出头,在全省属于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这次经省委研究推荐,并报请中央组织部考核,基本已确定副省级了,不然这次也不会安排他到中央党校进修。尽管刘部长和夏颖的对话声音很低,但大家还是都听到了。崔部长说,刘部长啊,你说这些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我们宣传口早就知道夏厅长马上就是副省长了,你还低声向夏总编求证。大家知道了夏颖的爸爸居然是个高官,于是轮流走到夏颖身边敬酒。中国的官场风气就是这样,一旦知道了你的父母、甚至是兄弟姐妹或亲戚当上了什么大官,无论你现在是什么级别,都拼命进行巴结,搞感情投资,说尽好话。至于是否能起什么作用,无人知晓。这也许就是中国官场特有的现象,善于拍马屁的人,往往容易得势。尤其是孔社长,他走到夏颖身边敬酒时说,夏总编,你的小说和其他文章,我基本都读过,真的是才华横溢,文盖古今,未来不可限量,即将成为我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新星。希望夏总编对我写的小文章给予多多的点拨,斧正。如能得到你的润色,是我莫大的幸福。夏颖笑着说,孔社长,我们都是同行,你也太谦虚了。你的文章,如需要在省报发表,先交给李丽吧,由她转交给我好吗。说着掏出了一张名片递给了孔社长,并说,随时可以联系我。孔社长双手接过名片,认真注视了一下,安徽日报社副刊编辑、青年作家、省作协会员、安徽文化名人。孔社长看完名片后,轻轻地放进衣兜里。端起酒杯,轻轻将酒杯上沿碰了一下夏颖的杯子下端,身体向前十八度,一口将杯中酒喝干,连声说道,谢谢夏总编。
夏颖的酒量还是可以的,与其说被动,还不如主动,也不失礼节。于是端起了酒杯给李丽说,妹妹站起来,我们姊妹俩绕场一周,敬各位叔叔、阿姨们一杯。李丽立即答道,是!夏姐。李丽跟在夏颖姐后面,一边帮她夏姐斟酒,一边和夏姐一起敬各位酒。一圈下来,姐妹俩脸上都有了红晕。程芳夫妇招呼大家吃菜,叫夏颖先吃点东西,休息一下。李丽给她夏姐舀了一碗西湖牛肉羹,叫她喝点解解酒。夏颖端起碗,拿起小汤勺喝了两勺,用眼睛看了看李丽,示意李丽陪她出去一下。李丽打开湿巾纸,递给了夏姐。夏颖双手拿着湿巾,轻轻地将嘴角擦拭了一下,站起来面向大家说,各位叔叔、阿姨们慢吃,我们姊妹俩出去一下。说着转身离开了餐位,大家都纷纷站了起来,目送她们姐妹俩离去的倩影。李根夫妇见状,立即说道,各位领导,都坐下,我们慢慢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