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赈灾功臣
张华和黄荣在城墙上的时候,县令陈志正好也来到东门视察,他缓步走上城墙,目光扫过东门外的慈救营,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灾民们井然有序地领取物资,帐篷和棚屋排列整齐,炊烟袅袅升起,整个场景忙碌万分,透着一股生机。
陈志转眼望去,正好看到张华和黄荣站在前面城墙不远处,正低声交谈着什么。陈志便对身边的随从吩咐道:“过去请张华和黄荣过来,我有话与他们说。”随从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张华和黄荣便快步走了过来。
两人见到陈志,拱手行礼道:“见过县尊大人。”陈志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随后拍了拍黄荣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许:“黄东主,张家兄弟,此次赈灾多亏了你们的鼎力相助,否则单凭县衙的力量,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情,恐怕难以应对。”
张华微微一笑,神情谦逊地说道:“陈大人言重了,赈灾救民本乃是应分之事,我们不过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黄荣也笑着附和道:“大人日夜操劳,统筹全局,才是真正的首功之人。这次全赖县令大人运筹帷幄,县衙上下众人尽心尽意、全力以赴,赈灾才能如此顺利。至于我们这些人,就不过是出了一些微力而已,大人不必如此过誉。”
陈志听了两人的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显然对他们的恭维十分受用,他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却摆了摆手的笑道:“二位不必谦虚,此次赈灾能如此顺利,全靠大家齐心协力,你们作为民间力量的代表,也是有功劳的。此事我记在心头了。”
张华见陈志听得高兴,接着补充说:“大人此次赈灾政绩卓着,朝廷必定有所封赏,想必不久之后便能高升,届时还请大人多多提携。”
陈志哈哈一笑,显然张华的话说到他的心坎去了。他满脸欢容的笑道:“借你吉言,若真有那么一日,我必定不会忘了二位今日的相助之情。今天如此高兴,我们不妨到附近的酒馆喝上一杯?就作是提前庆贺赈灾活动完满成功吧。”
黄荣见一县之长居然邀约自己喝酒,自然是求之不得,张华也很乐意跟陈志打好关系,所以二人便连忙答应下来。
三人走下城墙,一路谈笑风生,很快便来到了不远处的一家酒楼。酒楼虽不算豪华,但胜在干净整洁,且位置极佳,推开窗便能望见城内的人来人往。陈志显然是这里的常客,店小二一见他们进门,便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恭敬地说道:“陈大人,您来了!快请上二楼雅座。”
陈志点了点头,随后让自己的随从及张华、黄荣的随从留在楼下大厅,自己则挽着张华和黄荣的手,直上二层雅座。上了二楼,三人来到一处临窗的雅座,分主宾坐好。很快,店小二便摆上了几样精致的小菜和一壶温热的酒,为他们各自斟了一杯酒,恭敬地说道:“陈大人,您们慢用。”说完便退下了。
张华和黄荣接过酒杯,恭敬地向陈志举杯说道:“多谢县尊大人相邀,这里借花敬佛,敬大人一杯。”陈志笑着点头:“好,好!”三人举杯一饮而尽。
酒入张华口中时,初时酒香浓郁,入口略感甘甜,但吞咽完后,口中却渐渐泛起一阵苦涩的杂味。这古代的黄酒终归是无法让张华感到满意。他心想,看来还是得取出一些现代的美酒,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他最近的系统升级后,能取出超市类的商品,超市里好酒多的是,现在正好取出来与陈志联络感情。
于是,张华借口出去更衣,实则找了个隐蔽的角落,悄悄从系统中取出一个三人份的精美牛排套餐订单,又另外取出一个含有数支高档红酒的订单。片刻之后,他带着香气扑鼻的牛排套餐和开好的红酒回到二层雅座,将美食美酒摆满了整张桌子。
黄荣对张华突如其来的拿出酒食情况见惯了,所以不为所动。但陈志见状,却大为惊讶,他指着桌上的牛排和红酒问道:“张家兄弟,这是……?”
张华拿进来的牛排香气扑鼻,红酒更是醇厚芬芳,但最让陈志惊讶的,却是那装着红酒的酒瓶。那酒瓶高约尺许,整体呈圆形流线形状,下宽上窄,瓶底方圆数寸,稳稳地立在桌上,而瓶口却不到一寸,显得极为精致。酒瓶的材质竟是琉璃打磨而成,通体呈暗红色,在灯光的映照下,瓶身散发出如宝石般的光泽,流光溢彩,令人目眩神迷。
张华微微一笑,解释道:“大人,黄伯父,这是我特意让人准备的肉排和葡萄酒,算是为今日的聚会添些新意。此肉名为牛排,口感饱满,肉质鲜嫩;此酒乃是葡萄酒,酒质优雅,酒味醇厚,正适合此时享用。”
陈志将酒瓶握在手中,只觉得瓶身线条流畅,触感细腻,仿佛能与肌肤融为一体。那冷冽的琉璃质感与瓶身所散发的高雅气息交织在一起,令人不禁心生赞叹。瓶身外还贴着一张纸,上面印着像是番文的文字,字迹工整,旁边又画着一座城门的图案,显得既神秘又别致。
陈志目不转睛地盯着酒瓶,手指轻轻摩挲着瓶身,仿佛在感受它的每一处细节。他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酒器,更别提这酒瓶的材质和工艺,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良久,他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叹:“张家兄弟,这酒瓶……究竟是何物所制?竟如此精美绝伦!”
张华微微一笑,解释道:“大人,这酒瓶乃是琉璃所制,工艺复杂,需经过多次打磨才能成型。瓶身上的文字和图案是它的商标和说明文字,这葡萄酒是来自远方的番邦之物,得来不易。”
陈志闻言,又见酒味芬芳,旁边则肉香扑鼻,大为惊喜,笑道:“难怪这酒瓶如此精美,原来竟是番邦之物!张家兄弟果然手段通天,连这等稀罕之物都能寻来。既然如此,咱们今日便好好尝尝这新鲜玩意儿!”
黄荣也凑近细看,忍不住赞叹道:“这酒瓶不仅材质罕见,做工更是精细,堪称艺术品。不说里面的葡萄酒,单这酒瓶恐怕价值百两黄金。”
黄荣又说:“我这个贤侄是个妙人,连吃食都别出心裁。”
陈志因陈云的关系,称呼张华为兄弟,而黄荣却口口声声称张华为贤侄,看似占了陈志的便宜。不过黄荣年纪比陈志大近二十岁,陈志对此并不介意。他握着酒瓶,爱不释手,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他轻轻晃了晃瓶身,红酒在瓶中微微荡漾,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气。他深吸一口气,感慨道:“这葡萄酒香已令人陶醉,再配上这酒瓶,简直是锦上添花。”
张华笑道:“大人喜欢就好。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日我们要喝个痛快,所以葡萄酒才是主角。这酒瓶嘛,陪衬而已,大人若是喜欢,酒后带回去就是,也就一个盛酒的容器而已,算不上什么。”
陈志听得张华如此说,心底更是开心,也不拒绝,而是满脸喜意的称赞:“张兄弟这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这话真有意境。看来张兄弟在县学的学习甚有成效,以致出口成章。这句话说到我心坎上了,我就好好领略张兄弟的美酒美食!”
张华口里应道:“这也多得大人给我机会,让我能进县学读书。此处真应敬上大人一杯,以示谢意。”手上则小心翼翼地将红酒倒满三个杯里,然后双手举起自己的酒杯,向陈志敬酒。
陈志拿起自己的杯,哈哈一笑,一饮而尽。那红色的葡萄酒果然浓香醇厚,入口绵柔,陈志不得不赞上一声:“好酒!”如此美酒配上那精致的酒瓶,显得酒宴格外高雅。
张华也向黄荣敬上一杯,然后三人举杯共饮,气氛热烈。
陈志和黄荣又按张华的介绍,用刀割开牛排,然后用筷子夹起放入口中大快朵颐。牛排的香气在口中弥漫,配上香醇的红酒,简直是人间美味。陈志吃得满嘴流油,连连称赞:“妙!妙!这肉排外焦里嫩,香气扑鼻,配上这葡萄酒,简直是绝配!”
黄荣也吃得津津有味,笑着称赞了一番。张华笑道:“大人和黄伯父喜欢就好,这些不过是些粗浅的酒食,不值一提。”
酒过三巡,陈志仍不时将目光投向那精致的酒瓶,眼中满是欣赏与赞叹。想到张华答应酒后让自己带走这精美的酒瓶,陈志心情大好,再加上数杯红酒下肚,脸上泛起红晕,话也多了起来。他一边品着红酒,一边与张华、黄荣谈天说地,从赈灾的细节聊到县衙的趣事,又从风土人情说到天下大势,三人越聊越投机,气氛越发融洽。
张华见陈志兴致高昂,便顺势多敬了几杯,言语间也不忘恭维陈志的才干与德行。黄荣则在一旁笑着附和,时不时插上几句风趣的话,引得陈志哈哈大笑。三人的吃喝声及笑声在酒楼中回荡,显得格外热闹。酒楼二层被他们包下,但一层还有许多客人及他们带来的随从,这些人被他们的欢快气氛所感染,纷纷侧目。
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已到了亥时初,也就是晚上九点多。桌上的牛排早已被一扫而空,数支红酒也喝得见了底。陈志虽有些醉意,但心情极为畅快,他拍了拍张华的肩膀,笑道:“张家兄弟,今日真是尽兴!你这酒肉美味,酒瓶更是稀罕,改日我定要再请你一聚,好好答谢一番。”
张华笑着拱手道:“大人客气了,能与大人共饮,是我的荣幸。今日大人能尽兴,我就心满意足了。”
黄荣也笑着附和道:“是啊,今日宾主尽欢,实在是难得。大人若是不嫌弃,改日咱们再聚。”
陈志点头笑道:“好,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三人又寒暄了几句,随后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陈志小心翼翼地抱起那精美的酒瓶,仿佛捧着什么珍宝一般,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张华和黄荣则将陈志送到酒楼一层门口,目送他在随从的搀扶下,登上软轿离去。
待陈志的软轿消失在夜色中,张华和黄荣才相视一笑。黄荣拍了拍张华的肩膀,低声道:“贤侄,今日之事办得漂亮。陈志对你已是另眼相看,日后咱们在县衙行事,便多了几分便利。”
张华微微一笑,点头道:“黄伯父过奖了,今日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不过,能与陈志拉近关系,确实是个好的开始。”
两人又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后才各自登上马车,各自回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