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半个月里,吴进义了解到苏禄东南区域有一股反叛贵族势力,人数大约八千多人,龟缩在年久失修的城堡里,拥有少量红衣大炮,实力相对较弱。
西南区域有拥有数万土着部落,主要靠冷兵器与简陋火器作战,而东北区域盘踞着一股一万多人的土着势力,这股势力与西班牙人交流甚密,装备数十门西式火炮,且配备少量火枪,是苏禄国三大反叛势力中实力最强的。
经深思熟虑,吴进义决定集中优势兵力,率先打击东北叛军,切断西班牙对苏禄反叛势力的支援。
吴进义端坐在营帐内,目光在苏禄军事布防图上久久停留,此前皇帝密旨里面除了要求肃清苏禄非华人势力,也着重提醒肃清其他势力之时,不可让苏禄因此坐大,很快一个削弱苏禄军事力量的计划在吴进义心底悄然成型。
次日,吴进义踏入苏禄王宫,苏禄国王阿兹姆·乌德早已在王座上等候,一番庄重的礼仪过后,吴进义微微欠身,言辞恳切地说道。
“陛下,苏禄军队生于斯长于斯,对本地山川关隘、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由贵国军队担任平叛主力,必定事半功倍。
大清军队愿全力提供火炮支援,凭借犀利火力,为苏禄军队开辟前进道路,两军携手,定能迅速荡平叛军。”
苏禄国王阿兹姆·乌德听闻,略作思忖后,重重地点头应允。
数日后,清军与苏禄联军四万多人朝着东北叛军据点杀去。
抵达预定位置后,清军炮兵旅迅速将数百门新式火炮有序架起,粗壮的炮口犹如巨兽之口,蓄势待发。
吴进义站在高处,手中令旗用力一挥,刹那间,数百门火炮齐声怒吼,炮弹裹挟着滚滚热浪朝着叛军阵地倾泄而下。
眨眼间,叛军阵地上火光四起,爆炸产生的气浪掀起层层泥土与碎石,叛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吓得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整个阵地乱作一团。
苏禄军队见状士气瞬间高涨,潮水般向叛军冲去,喊杀声、枪炮声、金属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
吴进义手持望远镜,神色冷峻,不放过战局的任何细节。
随着战事推进,叛军在苏禄军队一波又一波的冲锋下,逐渐体力不支,阵形出现松动。
一些叛军士兵气喘吁吁,脚步虚浮,手中武器也挥舞得有气无力,部分火枪手因弹药补给不及时,只能眼睁睁看着苏禄军队逼近。
吴进义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战机,果断将望远镜往腰间一挂,迅速抽出令旗,用力一挥,大声下令。
“全军出击!”
刹那间,待命已久的清军如猛虎出笼,骑兵率先出动,马蹄声如滚滚雷鸣,势不可挡地朝着叛军侧翼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清军步兵列成紧密的方阵,端着新式火枪,步伐整齐地向前推进,每一次齐射,都给予叛军致命打击。
在清军与苏禄军队的两面夹击下,叛军防线彻底崩溃,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面对清军无死角的火力压制与苏禄军队的围追堵截,叛军士气彻底崩溃,很快,剩余叛军为求活命,纷纷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这一战共计击杀叛军九千多人,俘虏五千多人,缴获西式火枪一千多杆,火炮二十多门,白银两百多万两,清军阵亡五百余人,苏禄阵亡人数七千余人。
苏禄国王阿兹姆·乌德得知东北叛军被彻底剿灭,心中狂喜难抑,迫不及待地骑马奔赴战场。
抵达时,只见战场上残垣断壁,叛军旗帜七零八落,投降的叛军排成一列,垂头丧气。
阿兹姆·乌德跳下马,快步走向吴进义,紧紧握住他的手,声音因激动微微颤抖:“吴将军,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们才能拔掉这颗困扰苏禄多年的毒瘤!
这些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今可算是大快人心!”说着,阿兹姆·乌德转头看向被押解的叛军俘虏,眼中满是复仇的快意。
尽管苏禄军队在此次战役中伤亡惨重,但阿兹姆·乌德并未察觉吴进义暗中削弱苏禄军事实力的意图。
阿兹姆·乌德当即下令,在王宫内举办盛大庆功宴,还命人准备了珍贵的香料、精美的珍珠等苏禄特产,作为谢礼赠送给清军。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清军与苏禄军接连向东南反叛贵族势力、西南土着部落杀去。
在平定反叛贵族势力时,吴进义制定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派出一支苏禄军佯装主力,大张旗鼓地向反叛贵族领地正面进军,制造强攻的假象。
而清军主力则与另一部分苏禄军,趁着夜色,沿着隐蔽的山间小道,绕到反叛贵族的后方,当正面苏禄军与反叛贵族交火时,清军与后方苏禄军突然发动袭击。
一时间反叛贵族被打得措手不及,防线瞬间崩溃,不到半日,东南反叛贵族势力被彻底剿灭,其领地也被纳入苏禄国的有效管辖之下。
处理西南土着部落时,吴进义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命令清军和苏禄军沿着山区边缘,逐步建立军事据点,压缩土着的活动空间。
同时,吴进义还派出炮兵旅对土着的主要聚居地发动大规模轰炸,经过多次交锋,吴进义带领清苏联军成功将西南部土着赶往山林最深处,难以对苏禄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随着三大战役尘埃落定,一份详细的伤亡及战果清单,摆在了苏禄国王阿兹姆·乌德与清军将领吴进义的案前。
苏禄军队累计阵亡一万八千余人,受伤七千余人,精锐力量近乎折损殆尽,清军阵亡九百余人,受伤三百余人。
而这场声势浩大的平叛行动,成果同样斐然,共击杀叛军两万多人,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白银八百多万两,火枪、火炮不计其数。
得知伤亡数字后,苏禄国王阿兹姆·乌德瘫坐在王座上,但想到国内反叛势力全部被平定,国家重归安宁,他又稍感慰藉。
怀着复杂的心情,阿兹姆·乌德亲自前往清军营地,向吴进义表达诚挚的感谢。
“吴将军,若不是清军伸出援手,苏禄国的命运简直难以想象。这些反叛势力猖獗,若任其发展,必定颠覆苏禄国根基。
这份恩情,苏禄国上至王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定铭刻于心,永不敢忘 。”
吴进义神色凝重,微微欠身回应道:“陛下,此次平叛,清苏两军并肩作战,同仇敌忾,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牺牲的将士们,为苏禄的和平与稳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尽管言语中满是惋惜,吴进义内心却清楚,这场平叛极大地削弱了苏禄的军事力量,为大清在南洋的战略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吴进义目光深邃,不动声色地将话锋一转:“陛下,此次平叛,清军千里驰援,长途奔袭,又持续数日作战,弹药消耗巨大。
如今缴获叛军八百多万两白银,恳请陛下将这笔财物,优先用以弥补清军的损耗。”
苏禄国王阿兹姆·乌德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犹豫,权衡再三,阿兹姆·乌德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点头应道:“吴将军所言极是,清军为苏禄出生入死,缴获的这些白银理应先用于补偿清军耗费。”
几日后,苏禄国按照约定,将一箱箱白银如数交付清军。
吴进义双手背于身后,目光扫过银堆,心中暗自盘算:这次军事行动,不仅肃清了苏禄国内非华人势力,成功贯彻圣上旨意,削弱了苏禄军事实力,又夺得巨额财富,更在南洋立威,一举多得。
想到此处,吴进义神色一凛,高声下令:“加快速度!每箱白银都要仔细核查,确保安全装车,不得有任何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