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看到这些证据后,即刻下旨让反贪局副局长田文镜带队前往广州,严惩违法者,绝不姑息。
田文镜抵达广州后,迅速与广州反贪局分局、国安局分局会合。
国安局凭借此前收集的情报与技术支持,为调查提供了关键线索。
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广州十三行展开全面且深入的调查。
调查中,他们遭遇诸多阻碍,部分商行买通地方势力从中作梗,销毁关键账本,威胁证人。
但调查组毫不退缩,国安局安排人手严密监控相关嫌犯动向,防止他们潜逃。
反贪局对那些试图隐瞒真相的人恩威并施,瓦解他们的心理防线。
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侦查,终于查明十三行中有七家商行牵涉其中。
这七家商行平日里利用垄断优势,肆意抬高物价,挤压同行生存空间。
在与外商交易时,还私自篡改交易条款,谋取暴利。
同时,他们向各级官员大肆行贿,从地方小吏到朝中要员,编织起一张庞大的贪腐关系网。
证据确凿后,田文镜雷厉风行,马上组织人手对这七家商行进行抄家。
行动当日,广州城万人空巷,百姓纷纷涌到街头围观。
只见官兵们将一箱箱金银珠宝、珍贵古玩抬出商行,堆积在空地上,场面极为震撼。
抄家结束后,经过仔细清点,竟从这七行查获黄金100万两,白银1800万两,此外还有难以计数的奇珍异宝、田契房契。
涉及此次贪腐的官员纷纷被革职查办,有的被抄家流放,有的甚至被处以极刑。
经过这次严厉打击,广州十三行利益集团的嚣张气焰被彻底打压下去。
其他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阻碍新政的势力也纷纷收敛,不敢再轻举妄动。
随着新政推行,海关总署在广州府分部成立,制定进出口监管流程。
进出口货物须提前如实申报种类、数量、价值等信息,海关审核后实地查验,依规定征收关税,违禁品扣押处理。
同时建立科学货物分类和估价体系,人员管理上定期考核,奖惩分明,还构建监督机制,内外监督并行。
广州、福州等地海关运行后,外商在大清的贸易环境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为直观的体现便是外商通关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大大减少。
以往,外商在海关通关手续繁琐,费用高昂,各种名目的税费和额外的打点支出让他们苦不堪言。
而如今,在严格规范的海关监管体系下,通关流程变得清晰、高效,每一项费用都有明确的标准,杜绝了官员的私自索贿行为。
曾经,海关官员通过广州十三行管理外商,形成了一套复杂且充满利益纠葛的管理模式。
广州十三行在其中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不仅对外商的贸易活动进行把控,还协助海关官员对外商征收各种税费。
然而,这种模式滋生了大量的腐败现象,除了正常关税,外商还需向十三行和海关官员支付高额的“手续费”“管理费”等,极大地增加了贸易成本。
如今,随着广州十三行的整顿和新海关体系的建立,这一局面彻底改变。
曾经依托十三行产生的各种不合理杂税全部取消,外商只需按照海关总署规定的关税标准缴纳税费。
这使得他们的贸易成本大幅下降,利润空间得以显着提升。
例如,一位来自英国的商人原本运输一船瓷器回国,仅在通关环节就要花费数百两白银的额外费用,如今这些不合理费用被取缔,他只需要按照规定缴纳少量的出口关税即可。
当然,最令外商兴奋的是来华环境极大改善,曾经他们的家眷被禁止上岸,被迫长期漂泊海上,分隔两地,即便有幸上岸,也只能局促于狭小的商馆区,活动范围极小,生活极为不便。
如今,随着新政的推行,他们不仅能与家眷一同上岸,还能在全城自由活动,尽情感受大清的风土人情。
而且外商们还发现,如今在城内采购物资,不仅价格变得更加廉价,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也丰富得超乎想象。
在广州城的集市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他们可以轻松买到来自江南的上等丝绸,触感柔软、色泽绚丽,无论是制作华服还是装饰家居都极为合适。
还有安徽的优质茶叶,不同品种散发着独特的香气,红茶醇厚、绿茶清新,满足了外商们对茶饮的多样需求。
一位来自法国的商人路易,带着家眷在广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感慨道:“以前只能待在商馆区,对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却无法深入了解。
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和家人可以随意在城里漫步,去市场挑选各种心仪的物品。
前几天,我为妻子买到了精美的刺绣手帕,孩子们也找到了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
而且这里的物价,比我们预想中要实惠得多,同样的钱能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这些变化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外商们在城中自由活动时,与当地百姓的接触日益频繁。
他们将西方的文化、知识分享给百姓,比如简单的机械原理、新奇的天文知识等,开阔了百姓的眼界。
而百姓们也热情地向外商介绍大清的传统文化,像传统节日的习俗、中医养生之道等。
在福州,一位英国商人迷上了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在当地结识了不少文人雅士,时常与他们交流艺术心得,还将自己的一些西方绘画技巧传授给当地画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交流氛围。
随着外商活动范围的扩大,各地的商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原本一些生意冷清的店铺,因为外商的光顾变得热闹起来。
在宁波,一家经营传统手工艺品的店铺,以前鲜有人问津,自从外商可以自由活动后,店里的剪纸、木雕等手工艺品深受他们喜爱,销量大增。
商家们也开始主动了解外商的需求,调整经营策略,推出更多符合外商口味的商品和服务。
随着外商在华活动日益频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个别外商触犯大清律法的情况。
对此,弘历态度坚决,明确指示不论外商国籍、身份,只要触犯大清律法,一律按律判刑,绝不姑息。
在福州,一位葡萄牙商人在当地酗酒滋事,打伤了一名普通百姓。
案件发生后,当地警察局迅速介入调查,收集证据。
尽管该商人试图利用自己的外商身份逃避责任,甚至搬出本国领事施压,但警察毫不畏惧,严格按照大清律法审理此案。
经过详细的审讯和证据核实,最终判定该商人故意伤害罪成立,依法判处其杖责三十,并赔偿受害者的医药费和损失。
这一判决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百姓们看到官府对外商犯罪一视同仁,纷纷拍手称快。
消息传出后,在华外商群体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慑。
以往,一些外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有特殊身份,即便犯错也能轻易逃脱惩罚。
但这次事件让他们明白,在大清的土地上,必须遵守大清的法律。
一位英国商人听闻此事后,告诫同行:“我们来大清是为了贸易和交流,这里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机会,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就放纵自己。
大清的律法公正严明,我们必须尊重并遵守,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在广州,一名法国商人因参与走私违禁物品被海关查获。
海关将其移交检察局后,检察官依据大清律法,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惩处,不仅没收了全部走私货物,还判处其监禁一年。
这一判决再次向所有在华外商表明,大清律法的威严不容挑战,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制裁。
这些按照大清律法对外商犯罪的判决,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在华外商的行为变得更加规矩,他们在享受大清开放政策带来的便利和机遇时,也更加自觉地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同时,这也进一步维护了大清的法律尊严和社会秩序,让中外贸易和交流能够在更加公平、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沿海城市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