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行人抵达休憩之所后,只见李景隆满脸谄媚地疾步上前,迅速从怀中掏出一件华丽的锦袍,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张原本就一尘不染的雕花檀木椅。他一边擦拭,一边还不忘回头冲着朱元璋讨好地笑道:“陛下,请上座!这把椅子微臣已经仔细擦拭过了,保证干净舒适。”
朱元璋见状,微微颔首,迈步走到椅子前缓缓落座。刚一坐稳,李景隆便迫不及待地轻拍双手,随着清脆的掌声响起,几个训练有素的下人如疾风般鱼贯而入,每个人手中都稳稳地捧着一只精美的茶壶和配套的茶杯。
李景隆亲自接过其中一只茶壶,毕恭毕敬地来到朱元璋面前,将那壶嘴对准茶杯,动作娴熟而优雅地倾倒出一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茶水。他双手奉上茶杯,恭敬地说道:“上次陛下莅临微臣寒舍时,曾对微臣家中所备之茶饮赞不绝口。故而今日微臣特意命人早早准备好了相同的茶叶,只为能让陛下再次品尝到这份美味。”
朱元璋微笑着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顿觉满口留香,不禁满意地点点头道:“嗯,此茶滋味醇厚,唇齿回甘,果然还是你这小子有心啊!咱甚是喜欢。放心吧,这次借用你的庄子种植这洪薯并非无偿之举。待到收获之时,朕定会赐予你一份厚礼以表谢意!”
李景隆闻言,赶忙惶恐跪地叩首谢恩道:“微臣多谢陛下隆恩浩荡!但微臣深知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皆是仰仗陛下圣恩所赐,就连这座庄子也本就是属于陛下您的。因此,微臣实在不敢奢求陛下的任何赏赐啊!”
朱元璋哈哈一笑,伸手示意李景隆起身,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赶紧起来吧!你且安心收下便是。咱所言的礼物绝非金银财宝之类俗物,而是能够令你名垂青史、千古流芳的无上美名!说到底咱们是正儿八经的一家人,就是看在你爷爷和你爹的份上,咱也不能薄了你!”
李景隆满心狐疑地暗自思忖道:“这老皇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竟然要赐予我千古流放这般奇特的‘美名’?”尽管内心充满了疑惑,但他却丝毫不敢将这些情绪表现在脸上。只见李景隆恭恭敬敬地朝着朱元璋深施一礼,然后朗声道:“多谢陛下隆恩浩荡!”
朱元璋见状,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继续说道:“如此甚好,此等好物能够种植于你李家的庄子之中,实乃你们李家莫大的荣幸啊!”
李景隆微微抬起头,目光直直地望向朱元璋,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陛下,微臣斗胆请教一下,您口中所说的这洪薯到底是何物呀?”
事实上,早在朱英命人卸货之时,李景隆便已留意到了那一堆堆红彤彤的红薯。只是他苦思冥想了许久,愣是未能想起这种东西究竟叫什么名字,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自己似乎从未曾见过这样的玩意儿!
听到李景隆的询问,朱元璋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而洪亮。笑罢,他缓声解释道:“哈哈,你不知晓此物倒也不足为奇。这可是咱的大孙从遥远的海外费尽周折才弄回来的宝贝哟!”
李景隆满脸狐疑地凝视着朱元璋,眉头紧蹙,不解地问道:“陛下,请恕微臣愚昧无知,微臣实在看不出此乃何等宝物啊!”
只见朱元璋面带神秘之色,缓缓开口道:“咱告诉你,就这玩意儿能够解决我大明百姓的口粮难题,你可信否?”
李景隆瞪大双眼,难以置信地反问道:“这东西竟然能食用?”
朱元璋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不仅可以果腹充饥,其滋味更是美妙绝伦。据咱那大孙子所言,这种名为‘洪薯’之物,每亩产量可达十石之多,更为难得的是,它对土地毫无挑剔之意,无论是旱地还是水田,皆可茁壮成长;既能抵御干旱洪涝之灾,又不畏严寒酷暑。”
听到此处,李景隆不禁大吃一惊,失声叫道:“什么!竟有如此神奇之事?”
朱元璋见状,哈哈一笑,说道:“想当初朕初次听闻之时,反应与你一般无二呐!”
李景隆面露惭色,赶忙施礼谢罪道:“微臣失态,还望陛下见谅。然而若此物当真能实现亩产十石的奇迹,那么我大明百姓必将告别饥荒之苦,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啊!”
朱元璋说道:“没错,若是此物能成功种植,那咱们大明将步入盛世!”
李景隆心中大喜,本以为朱元璋就是用用他的庄子而已,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用他家庄子种的东西居然这么重要,若是能成功种植,他李景隆作为参与者在百姓心中地位也是直线上升!他们李家也将千古留名!
李景隆再次恭恭敬敬地对着朱元璋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满脸诚挚之色道:“孙儿在此衷心感谢舅爷一直以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舅爷您对我们李家的深情厚谊,那真可谓是恩重如山,李家就算历经万世也难以报答啊!”
朱元璋眼见李景隆没有尊称自己为陛下,而是亲昵地唤作舅爷,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温暖与舒坦。要知道,朱元璋此人最是重视亲情,在他眼中,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可比任何事物都来得珍贵无比。
只见朱元璋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地说道:“罢了罢了,快快起身吧。想当年,你爷爷和你奶奶可没少关照咱家呀,如果没有他们尽心尽力地帮扶,恐怕也就不会有如今这大明的盛世江山咯。咱们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嘛,日后你可要牢牢记住,告诫后辈们务必对朝廷保持一颗赤胆忠心才是啊!”
李景隆连忙点头应道:“请舅爷放心,今后我们李家定然会誓死效忠朝廷,绝不敢有丝毫二心。孙儿一回府便立下家训,倘若后世子孙中有谁敢背叛朝廷,必遭天谴,不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