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闻言,目光转向一旁的黑衣人,又瞧了瞧站在身旁的老嬷嬷,略微沉吟片刻后,转头对着老嬷嬷轻声吩咐道:“既然如此,嬷嬷您便先出去稍候片刻吧。”
那老嬷嬷倒是个识趣的,她微微躬身行礼,也不多言半句,转身便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出了房间。
待到老嬷嬷的身影完全消失在门口之后,吕氏这才将视线重新落回到依旧跪地不起的黑衣人身上,缓声问道:“如今,这里已无旁人,你总该能放心说了吧?”
黑衣人轻点了下头,表示应允,接着伸手轻轻摘下了罩在头上的黑色面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纱之下竟然藏着一张女子的面容!而此刻,在清冷月色的映照之下,那张脸上赫然显露出一条长长的狰狞伤疤,犹如一条暗红色的蜈蚣蜿蜒爬过一般,看上去触目惊心。
黑衣人做完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吕氏不禁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她满含怜惜与同情地说道:“这些年来,可真是让你受苦了呀!想当年,你无端遭受他人诬陷,进而遭到太子殿下以及太子妃严厉的责罚。好在本宫及时出手将你救下,但可惜的是,你的面容却因此落下了这般无法消除的印记,致使从此以后再也无法以本来面目示人。每每想到此处,本宫都感到心如刀绞般疼痛啊!”
听到吕氏这番话,黑衣人赶忙屈膝跪地,诚惶诚恐地回应道:“奴婢承蒙娘娘大恩大德,若不是当年娘娘仗义相救,奴婢恐怕早已性命不保了!此等恩情,小人没齿难忘!”
吕氏轻轻摆了摆手,示意黑衣人起身,接着说道:“罢了罢了,过去之事不必再提。眼下,你且先给本宫讲讲,今日你在外究竟瞧见了些什么?”
黑衣人战战兢兢地点点头,开口说道:“回禀娘娘,奴婢自从得知皇上和三殿下出宫之后,便一路小心翼翼地跟随其后。一直紧紧相随,直至他们来到了城南的一座僻静小院之中。然而……然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说到这里,黑衣人的声音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仿佛是遇到了极为可怕或者惊人的场景一般。
吕氏见他如此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模样,心中愈发焦急难耐,连忙催促道:“哎呀!你到底看见了什么?快别卖关子了,速速讲来!”
那名浑身笼罩在黑色衣物中的男子声音颤抖着说道:“奴……奴婢亲眼瞧见了……瞧见了,那位来自东宫的大爷啊!”他的话音刚落,整个人就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力量一般,软绵绵地靠在了墙边,仿佛连站立的力气都已丧失殆尽。
而站在一旁的吕氏听到这句话后,只觉得自己的心猛地一颤,像是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她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大声喊道:“什么?你可当真看清了!这可不是能随便乱说的事情!”
黑衣人口中所说的“东宫大爷”,这么些年来一直专属于那个人,任谁也无法取而代之。那人便是朱元璋的嫡长孙、朱标的嫡长子,更是大明王朝当之无愧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朱雄英!这个名字在吕氏心中如雷贯耳,代表着无上的尊贵和权势。
吕氏冲着那黑衣人又高喊了一声之后,突然间双腿一软,整个人毫无防备地瘫坐在了身后的椅子之上。她的脸色变得煞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双手紧紧抓住扶手,身体还止不住地微微颤抖着。此刻的吕氏,脑海中一片混乱,各种念头纷至沓来,让她几乎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冲击。
吕氏那颤抖得如同风中残叶般的手指直直地指向面前的黑衣人,她瞪大了双眼,满脸不可置信地质问道:“我再问你一遍,你确定你真的没有看错吗?”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和希冀。
黑衣人连忙低头应道:“娘娘,千真万确啊!小人以前就是在前太子妃娘娘身边伺候着的,对那位大爷的模样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呢。虽说如今大爷已然长大成人,但小人绝不会认错那张脸的呀!”
吕氏听后,身子猛地一软,瘫坐在身后的椅子上。她眼神涣散,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可能!不可能!他明明已经死了……已经死了啊!本宫当时可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断气,死在了马皇后的怀里啊!这怎么可能会是他呢?绝对不可能!!”说着,她突然双手抱头,疯狂地摇晃起来,仿佛这样就能将这个可怕的念头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一般。
一旁的黑衣人见状,心中暗自着急,赶忙劝道:“娘娘,您先冷静一下啊!现在可不是纠结这些的时候啦,咱们得赶紧想想接下来到底该如何应对才是啊!”然而,此时的吕氏早已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之中,根本无法思考任何事情。
吕氏原本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突然间被黑衣人的轻声呼唤拉回了现实。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翻涌的情绪,然后缓缓开口道:“你且先去继续盯着那边的动静,切不可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若有异常之事发生,务必速速归来禀报于我,不得有误,快去罢!”
那黑衣人恭恭敬敬地应声道:“是,娘娘,奴婢这便前去。”言罢,只见他动作利落地将斗笠戴上,遮住了大半张脸,随后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房间。
待黑衣人离去之后,朱允炆才小心翼翼地从后面的屏风后面踱步而出。他一脸惊慌失措的模样,快步走到吕氏身旁,紧紧抓住她的衣袖,声音略带颤抖地问道:“娘,如今这情形如此棘手,咱们究竟应当如何应对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