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朱允炆离去之后,吕氏原本从容不迫的神情瞬间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恐之色!
只见她嘴唇微颤,喃喃自语起来:“为何……为何会这样……到底是为什么啊……”
起初,吕氏的声音尚还低微,但随着情绪愈发激动,她的语调也逐渐升高,直至最后竟忍不住高声呼喊了出来!
吕氏此刻的秀发如瀑布般四下散开,凌乱不堪地垂落在她的肩头和后背。
那张原本精致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变形,早已失去了平日那种高贵典雅、仪态万千的风采。
现在的她活脱脱就是一个疯婆子,嘴里不停地大声叫嚷着:“为什么!为什么你要回来!你明明已经死了啊!为什么还要回来折磨我!!!”
守在门外的那位老嬷嬷听到吕氏如此凄厉的喊叫,心中不禁一紧。
尽管她非常想要进屋去劝慰一下自家主子,但双脚却像被钉在了地上一般,根本无法挪动半步。
毕竟,这般失态疯狂的吕氏可是她侍奉多年来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万一自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贸然闯入,说不定吕氏会将满腔怒火一股脑儿全发泄到她身上,那样可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于是,这老嬷嬷只能战战兢兢地贴着门缝,小心翼翼地窥视着屋内吕氏的一举一动,眼睁睁地看着她在那里如同癫狂之人般发作不休。
就在吕氏陷入癫狂之际,突然间,一股寒冷刺骨的风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那阵风犹如幽灵一般,呼啸着穿过门缝和窗棂,使得原本就昏暗的烛光剧烈地摇曳起来,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房间内顿时被阴影笼罩,气氛变得阴森恐怖。
吕氏似乎感受到了这股异样的气息,她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停止了疯狂的叫喊。
她那双原本充满癫狂之色的眼睛,此刻直直地盯着门口,目光中透露出难以言喻的恐惧。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扇紧闭的门开始缓缓地打开,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嘎吱”声。
一个模糊的身影逐渐从黑暗中显现出来。
吕氏惊恐地瞪大眼睛,想要看清楚来者究竟是谁。当那个身影完全暴露在烛光下时,吕氏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因为站在那里的人竟然是早已死去多时的常氏!
只见常氏面容苍白得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丝毫血色,但他的眼神却异常冰冷,宛如寒潭深处的冰水,让人不寒而栗。他用一种幽幽的声音说道:“你以为能够将这些事情永远隐瞒下去吗?”
吕氏浑身颤抖着,哆哆嗦嗦地试图为自己辩解:“这……这不关我的事啊!真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你若是要寻仇,应该去找朱元璋还有那些大臣们,都是他们纵容我这样做的呀!”然而,她的话语显得如此无力,无法掩盖内心的恐慌。
常氏闻言,只是冷冷一笑,那笑容中饱含着嘲讽和怨恨:“哼,你休要再狡辩!先是设计谋害于我,如今又狠心地下毒残害我的儿子,今日我特意前来,就是为了取你的性命,以报血海深仇!”
听到这里,吕氏的心中涌起无尽的绝望。她拼命地想要转身逃跑,可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双腿像被铅块重重压住一样,软绵绵的根本无法动弹分毫。
眼看着常氏一步一步地逼近,吕氏只能无助地闭上眼睛,等待死亡的降临。。
就在此时,吕氏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突然间听到一阵急促而又惊慌失措的呼喊声:“娘娘!娘娘!”那声音由远及近,仿佛带着无尽的焦急和担忧。紧接着,吕氏便感觉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正在用力地推着她的身体,力道之大令她不由自主地晃动起来。
吕氏心中一惊,瞬间回过神来,猛地睁开双眼。然而,出现在她眼前的却不再是之前的常氏,而是一个面容苍老、神色紧张的老嬷嬷。只见这位老嬷嬷满脸关切与焦虑,额头上甚至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原来,这位一直在门口偷偷张望的老嬷嬷无意间发现吕氏竟然毫无征兆地躺倒在了地上。她心头一紧,来不及多想,立即飞奔而入,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拼命摇晃着吕氏的身躯,试图将其唤醒。
吕氏终于苏醒过来,但此刻的她已是面色苍白如纸,浑身冷汗淋漓,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一般。汗水早已浸透了她的衣衫,就连整个后背都湿漉漉的一片。与此同时,她的呼吸也变得异常急促,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似乎连说话都有些费力。
见此情形,老嬷嬷更是心急如焚,连忙开口说道:“娘娘啊,您可算是醒过来了!老奴这就去请太医前来给您诊治,您在此稍候片刻!”说罢,她转身便要急匆匆地出门唤人去找太医。
然而,吕氏却一把紧紧拉住了老嬷嬷的手,用虚弱但坚定的语气说道:“别……别让其他人过来!先扶着本宫回到床上去歇息一会儿再说。”老嬷嬷闻言,赶忙停下脚步,小心翼翼地搀扶起吕氏,缓缓朝着里间的床铺走去。
好不容易将吕氏安置在床上后,吕氏依旧紧紧握着老嬷嬷的手不肯松开,她目光恳切地望着对方,轻声说道:“赵嬷嬷,这次还得麻烦您帮本宫一个忙。”经过这一番折腾,吕氏的声音显得愈发微弱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