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顿时面露尴尬之色,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
只见朱元璋嘴角微扬,略带几分戏谑之意,继续说道:“你啊,还是太过小瞧咱大明的锦衣卫了!这些事情皆在朕的掌控之中,一切皆是咱有意为之,咱又岂会不知身后有人跟踪?”
黑衣人此时如梦初醒,心中暗自懊恼自己实在是低估了眼前这位洪武大帝的谋略与手段。
黑衣人诚惶诚恐、手忙脚乱地磕着头,额头上已经隐隐出现了红肿之色,但他不敢有丝毫停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陛下圣明啊,都是微臣太过愚笨,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面沉似水,眼中闪烁着寒光,冷哼一声道:“哼!少废话,接着把后面的事情给朕一五一十地讲清楚!”
得到命令后,黑衣人连忙又磕了个头,这才战战兢兢地继续说道:“回陛下,太子妃娘娘亲口承认,前任太子妃娘娘的离世以及皇长孙的夭折皆与她有所关联。不仅如此,她甚至还指使手下之人肆意欺凌三爷呐!”
听到这里,朱元璋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盏都跳了起来,茶水四溅。他咬牙切齿地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好!好!咱这个大儿媳妇可真是‘好’极了!这般心如蛇蝎之人,竟然隐藏了这么多年,朕居然一直未曾察觉!”
那黑衣人显然被朱元璋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不轻,身子一抖,差点瘫倒在地。不过他还是强撑着定了定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过了片刻,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克制住内心汹涌澎湃的怒意,缓缓开口道:“接着往下说!不要有任何隐瞒!”
黑衣人心有余悸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此外,太子妃娘娘身旁那位伺候多年的老嬷嬷,正是陛下您苦苦找寻多日的那个赵嬷嬷!而且据微臣所知,太子妃娘娘派她前去寻觅一名老和尚……”
话未说完,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什么地方的老和尚?快说!”
只见那黑衣人微微躬身,压低声音道:“启禀陛下,关于此事,微臣确实不知详情。然而,据太子妃娘娘所言,徐家的三爷似乎知晓那位老和尚的下落。”
朱元璋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与惊讶,沉声道:“徐增寿?难道这件事情里竟然也有他掺和其中不成?”
黑衣人心头暗自叹息一声,心想这徐家恐怕此次难逃一劫了,口中应道:“正是徐增寿,陛下。”
朱元璋怒哼一声,满脸怒容地骂道:“好个徐天德,平日里看着倒也是个本分之人,怎会生出如此忤逆之子,简直就是一头畜生!”
黑衣人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朱元璋,轻声问道:“陛下,是否需要微臣将其……”说着,黑衣人比划了一个斩首的动作。
朱元璋摆了摆手,冷笑道:“不必!暂且由着他们去折腾吧!朕倒是想要瞧瞧,这群人究竟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你继续给我盯紧吕氏那边的一举一动,稍有异动,立刻前来禀报!”
黑衣人连忙拱手行礼,恭敬地道:“微臣谨遵圣命!若无事吩咐,微臣便先行告退了。”言罢,黑衣人缓缓退出了房间,轻轻合上房门,只留下朱元璋一人坐在屋内,面色阴沉地思索着这一连串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真相和阴谋。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微弱的光芒,天气依旧寒冷。赵嬷嬷将自己包裹得如同粽子一般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匆匆忙忙地赶到了魏国公府门前。
她站定身子,深吸一口气,然后对着门口那威严的门房大声喊道:“我可是从宫里来的,有要事要找你们徐家三爷!”声音清脆而响亮,仿佛能穿透整个府邸。
门房微微一怔,随即恭敬地回答道:“好嘞,请您稍等片刻,小的这就前去通禀!”说完,他转身快步朝着府内跑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后,只见门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满脸堆笑地对赵嬷嬷说道:“您里边儿请!”说着,还做了个请的手势。
赵嬷嬷点点头,提起裙摆,迈着轻盈的步伐跟随着门房走进了魏国公府。穿过一条幽静的小径和几处精致的庭院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徐家的会客厅。
刚踏入厅内,赵嬷嬷一眼就看到了正端坐在椅子上的徐增寿。此时的徐增寿身着一袭宝蓝色锦袍,剑眉星目,气宇轩昂。
徐增寿见到来人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缓缓站起身来,对着门房挥了挥手,吩咐道:“你先下去吧,在外面守着,莫要让任何闲杂人等靠近此处。”
只见那门房听到吩咐后,赶忙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然后弯着腰小心翼翼地退出了会客厅。他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缓缓将房门合拢,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此时,坐在会客厅中的赵嬷嬷见门房已经离去,这才伸手摘下戴在头上的帽子。随着帽子被取下,她那张饱经风霜的面容也完全展露出来。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但眼神却依然透着精明和干练。
一直注视着赵嬷嬷举动的徐增寿见状,开口问道:“可是太子妃娘娘遣你来此?”
赵嬷嬷点了点头,回答道:“回大人,正是娘娘命我前来。”徐增寿紧接着追问道:“不知娘娘此次派你来所为何事?”
赵嬷嬷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说道:“娘娘让我来找您帮忙寻找那位老和尚。”
徐增寿闻言不禁皱起眉头,面露疑惑之色,问道:“找那老和尚究竟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