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宪公主今天跟着荣妃娘娘给万岁爷侍疾,言语间很是抱怨了一番额驸不好 ,万岁爷身体本来就还没有彻底好,一下子就给气晕了!”
荣宪公主,就是当初的三格格,在几年前出嫁的时候, 便被正式册封为和硕荣宪公主。
康熙帝这一次生病了 ,原先外面倒是不知道情况如何,毕竟皇帝的身体如何 ,一向都是保密的,很少有人能知道真实情况。
不过后面康熙帝情况越来越不好,就不好再瞒着了。
主要是康熙帝情况不好,要是一直不往外透露一点儿口风 ,等到人真没了,那些不知内情的人还不知道会怎么想,说不定什么乱七八糟的猜测都有。
等到后面太子张皇榜给康熙帝求医问药以后,康熙帝的情况更加是彻底瞒不住了。
在皇帝有意隐瞒病情的时候,不管大家知道不知道,肯定都是装不知道。
要不然就是窥视御前情况 ,是大罪过了。
但是在知道皇帝病得严重,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能说得上话的人,肯定得表达一番自己的关心。
在京里面的人,自然都是表明进宫探望康熙帝的意思,哪怕大多数身份不够的人,连宫门都没有办法进去。
能进乾清宫的人,宗室至少得是一个郡王,朝臣至少得是大学士这样的重臣,就算后宫妃嫔都得是一宫主位。
可是这个意思,总得表达出来。
除了在京城的人,在外面的人,也都得上折子表达出对康熙帝的关心,甚至还要表现出自己想要进京探望康熙帝的意思,一副十分关心的模样。
当然,大家都知道这种折子当不了真,也不可能真让这些人进京添乱,都是直接拒绝了,让他们好好的当差。
不过那些外嫁的公主,尤其是康熙帝亲生的那几个女儿,上折子说要进京探望康熙帝,这就不好拒绝了。
康熙帝的女儿要回京尽孝 ,谁能开这个口不让她们回来?
在宫里面,尚未出嫁的皇女都还要给康熙帝侍疾。
没道理出了嫁的女儿,连回京探望的资格都没有了。
只是这些公主都是远嫁蒙古,回京的流程和那些蒙古王公想要进京的流程差不多。
要是自己想要进京,就要先递折子进京,等到京城里面批准这个折子了,再带着人进京。
要不然的话,就只能是京里面想要见他们,下旨召见他们进京了。
反正没有京里面同意,这些蒙古王公是不能自己带着人进京的。
这些抚蒙的公主也一样,不能像普通人家的姑娘出嫁以后,想回娘家就回娘家 ,必须得京里面同意才能回来。
这些公主表达想要回京探望康熙帝的折子,尽管说没有谁为难 ,直接都是同意了。
可是她们要先上折子,然后还要等京里面批复。
再加上康熙帝生病的消息,是病重以后才传出去的,她们也是这个时候才上的折子。
于是等到这一套流程走完,这些公主带着人回京以后,康熙帝的病情其实都已经好转了。
尽管太医说还要好好调养,但是比起前一段时间昏迷不醒的情况 ,看起来不知道要好多少。
当然,人都大老远的回京城了,也不可能马上又让她们回去,刚好康熙帝也没有彻底痊愈,每天还需要人侍疾。
于是这一群公主,便和宫里面的那些皇女一样,依次排着顺序来给康熙帝侍疾。
只是这群已经出嫁的公主,见到康熙帝的样子,是已经好转不少了,心里面下意识就觉得康熙帝的病并不是十分严重。
其他公主还好,不管性格如何,都不是惹事的性子,不管看起来康熙帝是不是病得十分重,她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惹是生非,都是尽心尽力的照顾康熙帝。
除了荣宪公主,荣宪公主是康熙帝实际意义上的长女,从小到大一向都很得宠。
就算后面惹康熙帝生气了,康熙帝对她不如以往,可是性格也已经养成了,不可能说改就能改。
尤其是争强好胜,要想在一群姐妹中做第一人的那个想法,荣宪公主根本就没有办法改变。
偏偏这一次一群出嫁公主进京侍疾的事情上,荣宪公主就丢了面子。
其他几位公主,都是由额驸亲自护送进京,荣宪公主的额驸,却根本就没有搭理她,她是一个人进京的。
这个情况,让几个公主碰到以后,荣宪公主十分没有面子。
既然丢了面子,荣宪公主肯定想要把这个面子找回来。
只是荣宪公主的这个额驸,确实不算好,平时里对荣宪公主别说是温柔体贴了,连对公主应该有的尊敬都没有。
好在公主都有公主府,里面还有一队由京里面调过去的侍卫,公主府上下都是听公主的,就算是额驸没有公主的宣召都进不去。
再加上荣宪公主也不是软弱的性子,并不会受委屈只能忍着,在这个额驸手里面,倒是也没有吃亏。
不过两人谁都不服气谁,只是谁都不是好欺负的,才变成现在的表面平衡。
荣宪公主想要通过额驸的好,在一群姐妹中出风头,就不可能了。
于是她就把主意打到康熙帝身上,要是康熙帝表现出对她的偏爱,给她额外的赏赐, 更有甚者晋封她为固伦公主,还有谁能和她相比?
因此荣宪公主在和荣妃给康熙帝侍疾的时候,就并不是在真心侍疾,而是不停的抱怨自己的日子苦,额驸不好,甚至隐隐还有埋怨康熙帝给他选了这样一个额驸的意思。
就想要让康熙帝愧疚给她选了一个这样的额驸,进而心疼她,最后补偿她,好能让她成为一群姐妹里面,依旧是过得最如意的那一个人,不让其他公主看了她的笑话。
在荣宪公主这种心态下,她额驸就算是只有一分不好,也能让她夸张成十分。
更别提她额驸本来就不怎么样了,顿时在他口中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存在。
康熙帝也是越听越觉得堵心!
明明他给几个女儿选额驸的时候,也是精挑细选过,就算是必须要抚蒙,他也还是盼着这些女儿能够过得好。
怎么在荣宪的事情上就看走眼了?
荣宪公主就算只是抱怨额驸不好,都有指责康熙帝的意思 ,更何况她话里面的意思,哪怕不够明显,却也有指责康熙帝识人不清的意思。
康熙帝可不得越听越堵心,脸色也是越来越不好。
荣宪公主看到康熙帝的脸色,只以为康熙帝是生额驸的气 ,嘴里的话就越说越起劲了。
另外一个侍疾的人是荣妃,她心疼女儿,肯定也想不到要制止荣宪公主告状的事情。
只能让康熙帝在那里不停的听荣宪公主絮絮叨的告状,心里面堵心不已。
偏偏堵心归堵心,他还不能斥责荣宪公主,让荣宪公主别说了。
总不能女儿所嫁非人,连回娘家抱怨几句的资格都没有?
康熙帝自认为是一个慈父,肯定不会这样对待女儿。
而且这些话表面上只是额驸对公主不好,实际上又何尝不是额驸对大清并没有明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忠心,对他这个皇帝也不够敬重。
要是真的对大清忠心耿耿,不管公主是个什么样子,额驸都只有捧着的道理,哪能和公主闹?
康熙帝一想到他精心挑选出来的额驸都是这个样子,其他蒙古部落心里面是什么想法,就更加不好说了。
又想到噶尔丹野心勃勃,本来在生病前他都打算重新御驾亲征了,现在这一病却又耽搁了。
别说是御驾亲征了,现在他精力十分不济,就算是多看几份奏折都得头晕目眩,也不知道要多久身体才能恢复。
只能大多数事情都交给太子处理,自己只看几份重要,太子不好拿主意的奏折。
大多数时候康熙帝都是躺在床上,等着其他人照料他,稍微有些动作都觉得难受。
御驾亲征的事情是不要想了,把事情交给其他人康熙帝又不放心。
上一次他就是让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各领一路人马,哪怕最后他不放心还去坐镇军中了,最后的结果呢?
现在康熙帝哪能放心把这个事情交给其他人,可是等他康复时间又太久了。
要是看到朝廷一直拿噶尔丹没有办法,这些心有异心的蒙古部落,只怕心里面的心思会更多。
要说对选错额驸的事情,康熙帝听到荣宪公主絮絮叨叨的抱怨,只是觉得堵心的话。
在通过额驸的态度,想到蒙古各个部落的态度,在这种牵扯到朝堂大事的事情上,康熙帝就是着急了 。
额驸选错了,最多也就是公主过的不算如意,但是公主有自己的公主府,要是公主不愿意,额驸根本都见不到人,也不可能受什么欺负。
要是蒙古各个部落有异心,跟在噶尔丹背后胡闹,这么多的兵马动起来 ,就是大事了。
康熙帝着急之下,自然要想应对办法。
只是平时也就罢了,心里面再多的事情,他都有精力去慢慢解决。
现在康熙帝才刚从大病中慢慢恢复,表面上尽管看起来好了不少,可是实际上底子还虚的很。
好好养着也就罢了!一下子添了这么多的烦心事。
在这着急又心力不济的情况下,康熙帝一口气没上来,直接就晕了过去。
当然,要是仔细算起来的话,康熙帝这一次晕倒,其实也不能全部算在荣宪公主身上,荣宪公主的做法最多算是一个引子。
康熙帝晕倒,其实还是他身体本来没有恢复,又着急起噶尔丹的事情了,才一口气没上过来,晕过去了。
但是这些事情 ,都是康熙帝心里面的想法,外人并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荣宪公主在那里絮絮叨叨的告状,康熙帝脸色越来越不好,最后晕过去了,自然要把责任放在荣宪公主身上。
要不然好好的,康熙帝又晕倒了,他们这些御前伺候的人岂不是要担责?
听到是荣宪公主导致康熙帝又晕到了,太子不由得又急又气。
“真是太胡闹了!现在皇阿玛正在病中,荣宪拿这些事情去烦皇阿玛干什么?”
不过既然知道康熙帝是被荣宪公主气晕的,太子在气急交加之余 ,隐隐的又有一份安心。
虽然他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儿。
不管康熙帝这一次晕倒以后情况如何,至少他问心无愧了。
康熙帝不是因为皇榜贴晚了,药服用的时间也晚了,才会导致身体一直没有彻底恢复,最终还晕到了。
事情跟他无关,他就可以正常的处理了。
太子赶紧就带着人,去了乾清宫。
荣宪公主此刻正跪在康熙的床前,脸色吓得煞白,刚刚还滔滔不绝抱怨的嘴此刻紧闭,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懊悔。
她是真没有料到自己只是想抱怨几句,多得一些好处,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荣妃也在一旁陪着,同样是满心的懊悔。
看到太子过来了,荣宪公主赶紧就解释道:“太子,我真的不是存心要气皇阿玛的,我只是想和皇阿玛说几句额驸的不是。”
荣妃也在一旁跟着解释,“太子,荣宪真的没有坏心,你知道她这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