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在意的张一谋,听到林枫这话,也陷入沉思中。
不要以为张一谋平时不说话,他就不在乎。
目前国内最能打的第五代导演中,就是张一谋和陈诗人的争霸。
原本78级的同学中,如田庄庄因为禁导,谢小晶因为教学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落后了。
剩下的只有张一谋和陈诗人二人而已。
其实在圈里,大家心里都认为张一谋已经是第五代导演的扛把子。
但却未得到影视圈掌握话语权的最顶尖的一撮人的同意。
毕竟陈诗人才是导演系嫡系出身,才是艺术世家传承者。
而且张一谋以前只是陈诗人的摄影师。
但是,你要说这位老农外表的大导演心里没想法,林枫打死都不信。
“我会认真考虑的。”张一谋只说了这一句。
但是林枫知道,这个念头只要在他心中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国内电影圈也应该动起来了。
林枫赶紧举起酒杯,认真道:“师兄,如果这电影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找天恩传媒,无论是投资还是海外发行关系,都没问题。”
张一谋看着认真的林枫,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然后也举起酒杯与林枫碰了一下,一口喝掉。
之后,几人开始聊起电影,从国内聊到国外,从镜头语言聊到叙事结构。
可以看出,张一谋对林枫扎实的基础很是欣赏。
林枫也可以看出,张一谋对基耶斯洛夫斯基和黑泽明非常推崇,特别是他们各自的经典电影《十诫》和《罗生门》。
难怪《英雄》的叙事结构与《罗生门》如此相似,都采用了回环式套层结构。
也就是将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数次,通过无名与秦王的对话,分别带出了三个版本的刺客故事。
夜深了,曲终人散。
“你是认真的?”
送走张一谋后,林枫与谢小晶漫步在京城的街头,谢小晶突然问道。
“你说的是投资张师兄的电影?”林枫明白谢小晶有疑问。
“嗯,你看好他这次转型?毕竟他从来没接触过这些。”谢小晶不解道。
“呵呵,我不是看好他转型,而是认为他才是目前国内第一导演。再说了,投资而已,即使亏了,再赚就是了。”林枫故作淡定。
谢小晶太了解这个学生了,露出一脸玩味:“你觉得我会信?你小子猴精猴精的,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
林枫转过身,认真道:“老师,这次你真错了。我是觉得中国电影新时代,本就应该由国内第一导演开启。”
谢小晶看着自己这位得意门生认真的模样,笑着轻拍林枫的肩膀:“太晚了,回吧。”
就在林枫师徒俩在深夜的京城漫步聊天之际,张一谋也回到了家。
以他的酒量,今天的酒还不足以对他造成影响。
可是,他的脑海中却反复想起今晚林枫的话,拍摄转型武侠电影的念头越来越浓。
张一谋索性起身,来到书房,在巨大的书架寻找了几本史书,回到书桌旁,拿出纸笔,开始边读边写起来。
另一边,林枫回到家,没能立刻睡下,而是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独自一人坐在阳台,看着京城的夜景,感受吹到脸上的夜风,思绪飘渺。
待了四年的大学,如今毕业了。
国内的影视改革马上就要开始了。
就连张一谋的《英雄》都已经开始构思了。
中国电影的大时代正慢慢地拉开帷幕。
而他林枫,也应该准备前往美国,开启他的另一段旅途。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一改常态,每天都准时到公司处理事物,有时甚至加班。
林枫的反常举动,被李小萍看在眼里,她就已经猜到了林枫的心思。
“马上就过去?”
在林枫办公室,李小萍汇报完《夜·店》的宣发情况,终于问了出来。
林枫拿着资料看着,听到李小萍的话,翻页的手陡然顿了一下,又继续。
没抬头,只轻轻“嗯”了一声。
“公司的事你就不管了?”李小萍有些慌。
林枫放下手中的资料,笑道:“我是留学,不是移民。以前我在外拍电影时,你不是管理的挺好吗?”
“那不一样。知道你就在国内拍电影,遇事可以随时跟你汇报,心中安定。可是你过去了就是隔着整个太平洋啊,一旦......”
林枫摆了摆手,打断李小萍:“不会有什么事的。即使有事,如今进入地球村时代,一个电话我半天就能回到国内。”
李小萍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这些年已经习惯了遇到大事都由林枫拿主意,一时无法适应而已。
不过作为管理者,李小萍知道自己始终要独自面对这些。
这也是林枫的想法。
一个现代公司,不可能只依赖一个人,这样的企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什么时候走?到时我去送你。”
林枫笑着拒绝:“不必了,谁也别送,我跟赵墨直接飞过去。”
李小萍也不再说什么,起身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枫又与几个朋友逐一道别,然后与赵墨飞往美国加州。
这一天是公元2000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