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阅卷难度最大的是治剧科,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就连这些博士们也意见不一。

为了做到公平起见,刘志规定,这一科必须由两位博士分别批阅,另外指定一批官员交叉批阅。

并且事后由主考官房植,进行随机抽查,三重保障之下,尽最大能力的做到没有遗漏。

而且此科不打分,只评出上、中、下三品,三个下品直接落考,两下一中,也落选。

两中一下,暂时待定,三中则勉强算过关了,两中一上顺利通过,一中两上算为优秀,三上则成为极品。

由于过程比较繁琐,直到三天后才出结果,当然,也一样没有排名次,只是分为上中下三品。

结果张贴在平城门口,所有考生可以自行前来确认。

腊月初十,一大早就有许多考生聚集在城门口,等着张贴榜单,谁都想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成绩。

当然,有部分实在考得差的,也有自知之明,考完后直接打包走人,灰溜溜地冒着风雪回家去了。

之前他们耻高气昂,还以为凭着家族势力可以轻松晋级,却没想到折戟沉沙,输得灰头土脸,实在没有脸面留在京城。

反而是那批忧心忡忡的寒门子弟,等到题目贴出来的时候,一个个都吃了定心丸。

他们没有能力舞弊,一路都是靠着成绩升上来的,现在突然发现大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黑暗,都是意外之喜。

平城门对面的几家酒肆,今日的生意特别火爆,连大厅里都挤满了人,全在兴奋而紧张地期待着。

王沐也在其中,他没能买到题目,心中一直有些抑郁,但后来发现题目并不算很难,这才转忧为喜。

巳时正,几名官员带着侍卫走了出来,人群顿时激动起来,呼啦啦全都跑了出去,将城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两名侍卫拿出几卷纸书,摊开悬挂于城门旁。

王沐手脚快,奋力挤在了前面,目光匆匆地在下品里面扫了一圈,一股喜悦瞬间充满了心房。

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下品里面,也就意味着,他没有落选。

当然,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并没有进上品的本事,于是安心地把眼光投向了中品的榜单。

果然,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名字,顿时喜笑颜开,此时许多录取的考生都开始欢呼起来。

他们与身边的朋友分享着自己的喜悦,相约一起去庆祝狂欢。

也有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来看榜,或者自我估计过高,结果却发现事与愿违,只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五百多名考生,能进入上品的并不多,总共只有二十五人,也就是说,每二十几人中,才有一人进上品,殊为不易。

令人惊讶的是,各州的榜首只有一半进入上品,其他的大多都是京师考生,但也有几匹黑马杀出来,之前他们名声不显,着实让人意外。

考前大家热议的几名才子,都是久负盛名,结果也确实是实至名归,全部都成为上品。

按照大汉的规矩,大考中只要能进入中品,基本上就已经稳了,只需静候吏曹分派官职。

只不过都是些县一级的普通官职,不可能进入中层。

而能够进入上品的,肯定会受到朝廷的重视,也会进行重点的培养,所分配到的资源,毋庸置疑肯定会更好些。

只是这次落榜的人员比较多,接近三百人,无一例外的,全部都是世家子弟。

这个结果,让大部分的世家都觉得脸上热辣辣的,就仿佛被人当面抽了个响亮的耳光一样。

当然,也有的世家注重族中子弟的教育,所派出去的弟子全部入围,不但无损声誉,反而让人更添敬重了。

且不说外面的考生们欢喜两重天,此时宫内的刘志,正与一干大臣们,讨论着那二十五名上品考生的治剧考卷。

中德殿里,太傅马融、翰林苑主编梁不疑,太尉黄琼,司徒尹勋,司空袁汤和尚书令袁盱,以及几位文采和能力都比较出众的高层,都赫然在座。

当然,更少不了三位主考官,以及主管教育的太常费兴,太学院祭酒和几位首席博士。

大殿中济济一堂,十分热闹,众人都在传看着被选为上品的卷纸,不时地低头小声议论着。

能被三位阅卷人同时定位上品的考生,自然都有着独到之处,刘志昨日就已经全部看完了。

其中有几人的观念很得他的赏识,特别是一名叫陈寔的颍川考生,洋洋洒洒写了十来页。

他的论调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民无饥荒,则匪患自解。

陈寔以最底层的黔首为立场,痛斥了巧取豪夺的地方豪强,水利失修,百姓收入经过重重盘剥,最后要么所剩无几,要么还有可能倒欠。

他不但清醒地指出民间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

最后还列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全方面地为百姓着想,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底层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惜。

虽然没有明说,但通篇都有种民为社稷之本的影射。

一个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是绝不可能写出这般实际的文章,此人必定出身寒微,并且长期与百姓们相处在一起。

刘志有理由相信,这就是他要寻找的人。

虽然他的理念过于理想化了一些,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全盘照行,但他一个出生于汉代的古代文人,能有如此超越时代的先进思想,着实罕见。

但即使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所有看过文章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其人的确能力出众,品德高尚。

这也是哪怕阅卷人不赞成他的观点,仍然会给他个上品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他就是不仁慈博爱,对于一名读圣贤书的文士来说,道德永远都是挣不开的枷锁。

而其他那些上品文章,虽然也独树一帜,但出发点都是从地方官或者统治阶层入手。

对于朝廷诸位大佬来说,陈寔的观念未必就是最好的,他们各有欣赏的文章。

众人议论纷纷,分别选出自己中意的试卷进行讨论,在他们心目中,这些人的政治观念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却潜力无限。

“明日在玉堂殿举行殿试,现场出题问策,朕亲自点出前三名,赐宴巡街,以做天下之表率。”

刘志这个做法倒是十分新奇,要知道以往的殿试,并不会有任何形式的赏赐。

当然,谁也不知道这是后世唐宋时的常规操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正是这份无与伦比的荣耀,让天下人趋之若鹜,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

如今他正在想办法调动全民读书的积极性,这些后世的经典做法自然是顺手拈来。

“朕想给前三名起个雅称,不知诸位有什么好主意?”

那时候殿试第一名就直观地叫做策首,其他的也只是平淡地称为第二第三等等。

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没有必要,但些许小事,又不关系到朝政,陛下有此雅兴,群臣自然也乐得附庸风雅。

“这头名嘛,称为策元如何?”

此事老太尉黄琼最积极,立刻脱口而出。

元,首也。为气之所始,因此古代新年第一天称之为元日,后来引申为第一的意思。

只是策元与策首,认真说起来并无二致,算不上什么雅称,其他诸人都不赞同,但也没有出言反对。

刘志本想引导一番,然后得出状元这个后世公认的名称,但他到了此时才发现,由于考试方式的不同,状元的这个“状”字,放在现在根本无法解释。

见他沉默不语,另一名太学的首席博士也忍不住提议,“不若叫殿元大气一些。”

殿元,大白话就是殿试第一名,说起来倒也形象贴切,但刘志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不可,殿乃神圣之地,岂可随意用在一介儒生身上,此乃大不敬。”

还没等刘志出言否决,便有一名大臣不悦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众人立马反应过来,这不是压了“殿下”一头么,确实是大不敬。

那名首席博士顿时老脸一红,赶紧拱手告罪,“陛下,臣思虑不周,差点逾越礼制,还请责罚。”

刘志摆摆手,“无心者不为罪,博士无需担忧。”

“谢陛下赦免。”

首席博士赶紧谢恩,他是正统的文人,并不熟悉权术,现在才知道,朝堂上随便一句话,就可能获罪。

吓得他立刻闭口不言,再不敢随便发表意见了。

“臣觉得,魁首这个称呼比较雅致,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太常费心伸手捻了捻胡须,含笑提出了建议,黄琼眼睛一亮,第一个表示赞同。

魁为北斗第一星,《吕氏春秋》中便将文采出众人的称为魁士,首的意思就更直白了,就是第一名。

当时还没有魁首一词,费心此举也算是首创了。

众人仔细一想,都轰然叫好,刘志也觉得叫魁首比较合适,既大气又文雅,很符合策首的身份,没必要胶柱鼓瑟,死扒着状元这个称呼不放。

于是颔首笑道,“费太常心思敏捷,这魁首之名就定了。”

决定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名称就随便多了,毕竟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策首上,后面两人尽管也十分优秀,但在那种高光时刻,只不过是个陪衬罢了。

刘志稍微一引导,便定了榜眼之名,所谓眼,本就左右一双,意为榜首之眼。

这名称贴切形象,众人都是莞尔一笑,不假思索地投了赞成票。

其实按刘志的心思,是想把第三名订为探花郎的,多雅致的名字啊,让人一听就仿佛见到了那个丰神俊秀,头插红花,骑着枣红马从长街而来的翩翩少年郎。

可到目前为止,赐宴插花游街这些招牌的庆典活动,都还没有开始,所以只能暂定为榜眼,等游街时再即兴改名,这样大家才会感同身受。

当然,名称都是小事,明日的殿试才是重点,各位朝廷大佬云集,将会在这一众新晋殿试考生中,招揽自己中意的人才。

腊月十一日,玉堂殿群英荟萃,这是刘志登基以来第一次主持策问,他自知水平有限,提前召来智囊做足了功课。

这次殿试,他有意要将之办得隆重浩大,让这次行为具有庄重肃穆的仪式感。

要让天下的学子们都看到,以学入仕,才是无上荣光,为那些觉得出头无望的莘莘学子,点亮一盏指路的明灯。

玉堂殿在南宫诸殿中,规模只稍逊于崇德殿和中德殿等主殿,是重要的仪式举办地之一。

巳时正,二十五名上品考生鱼贯而入,殿内的场景让人的心都绷紧了,两边列席而坐的,都是大汉的公卿和博士。

他们要么是站在大汉帝国权力巅峰的人,要么就是站在儒林最权威的学者,总之任何一人平时都是他们需要仰望的存在。

现在这么多大佬莅临,只为了看他们现场发挥,真是压力山大啊。

胆子小,心理素质不过关的考生,顿时心跳加速,头上冷汗直冒。

随着司仪高呼“陛下驾临”,刘志在一群人簇拥下缓缓走上玉堂殿。

他的目光在那群待考学子身上扫了一圈,便停在了一名四十多岁的儒生身上。

虽然他从未见过陈寔,但他立刻便肯定了他的身份。

此人身上的气质明显与众不同,更沉稳,也更质朴,还掺杂着历经风霜之后的洞明与透彻。

这是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看透世情却不偏执激烈的文士。

不过,他的目光也只是多停留了一瞬,并不希望因此引起不必要的联想与猜测。

随着皇帝亲临,策问正式开始,刘志看着台阶下整整齐齐列队站立的二十五位考生,个个都严阵以待。

“诸位,如今大汉灾患频发,粮食短缺,然上下依旧嗜酒成性。

问,朝廷是否应该短期禁酒,或者恢复武帝时榷(què)酒制?”

此问题一出,满堂都是一惊,不但考生们十分意外,就连那些大臣们也完全意想不到。

人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暗中寻思着:陛下,这是何意?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大唐:我是唯一修仙者贞观清闲人铁血大秦:战场上的我杀疯了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极品少爷和他的极品长枪忠虎传:凡人不修仙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大周王朝邪王追妻曹贼休走明朝的现代化改造帝王之名云尧长歌明末之我有系统征服者在明朝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最毒七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奋斗在新明朝大宋:父皇你懂事点,自己退位吧疯魔皇子,北境斩敌亿万成神!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回到民国做将军农女当家:捡个妖孽做夫君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明国神土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亮剑神级返还,开局接手独立团乱世收割列强我最强人在三国,带领深渊一统诸天大明圣主:做老板一样做皇帝烈虎军仙都琴师好风流永恒家园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重生三国:我的义子有亿点多大乾六皇子公子无期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是袁蜜水开封府胥吏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女帝太监最柔情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大秦长歌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这位诗仙要退婚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