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本想撒手不管,可为人之母,终究又狠不下这份心。

其实在耿显得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儿子能够平平安安的去往封地,做一个逍遥郡王。

而她也可以跟着儿子做一个闲散的皇太妃,安度余年。

只可惜儿大不由娘,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再也不需要她的主意了。

自从成亲搬出皇宫之后,对于刘维来说又是一番新天地。

按照规矩,郡王府可以有自己的长史、属官和侍卫,这些将来都是帮他筹谋之人。

只可惜自己的母族已经没什么可靠的人了,这些年在宫中又只有一些内侍陪伴。

所以要想网罗一批有能力又忠心于他的人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有能力的人谁会甘愿做一些低等职位,除非是正儿八经的皇太子,还可以跟着赌一个将来。

一般的皇子,都是靠的两种人,一种是母族,一种是妻族。

刘维既然没有母族之人可用,逼不得已只能打妻族的主意,这也是他最初想娶个名门贵女的初衷。

无奈之下娶了个六品文官的女儿,派人仔细打听了一下,发现她家中原本是个没落世家,整个家族最出息的就是他妻父。

换言之,根本没什么厉害人物。

万般无奈之下,也还是从温家选了几个稍微有点才学的子弟,不过唯一让他觉得还算欣慰的是,王妃温婳确实是才貌双全,性格也柔婉安静。

这样的女子,家世又不怎么样,将来想必不会管他多找几个小妾吧,到时候通过这种方式,一样可以拉拢一些有才学的寒门子弟。

于是这些天他都混迹于各官学和文学聚会上,十分活跃。

刘志一直派人关注他的行为,但却没有过多的干涉,在他的心里,并不看重嫡庶区别,自己当初不就是个庶子吗。

关键还是要看才能和性格,如今他们都还小,给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日后才能知道谁最适合。

到了春末,他继续开始自己雷打不动的避暑之旅,前年去了长安,去年到了涿郡。

而今年的目的地,早在去年就已经商议好了,依然是顺着运河走,但此次不是北上而是南下扬州。

自从大运河顺利完工之后,连通海上贸易的漕运便兴旺起来,使得本来就比较富庶的扬州和徐州一带,更加的繁荣。

现在的扬州,已经是整个江南一带的文化经济中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历史上隋唐大运河竣工以后,扬州成为天下人羡慕的富庶之地,当时便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谚语。

表示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几个愿望同时实现了,可见扬州繁荣到何种地步。

江南的烟雨斜阳,也是别样风情,最得那些文人骚客的喜爱,古来多少名句,都是从这里诞生。

当然,刘志出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游玩,而是都有特定的政治目的。

去西安是为了完成祭祖陵,顺带发现西部经济,去涿郡,是为了加强东北的开发。

而去扬州,是为了考察和规范大汉的贸易情况。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虽然大汉如今依旧局部小灾害不断,却已经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到民生。

随着农业上的飞速进步,这几年工业也发展迅猛,商业贸易也日趋繁荣。

开始有大量的农村劳力涌向城市,充当手工业者,或者是做小买卖,尤其是在扬州这样商业发达的城市,风气更浓。

漕运与海运相交汇,带来了无限商机,只要头脑稍微灵活一点,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年老太尉黄琼担心的农村抛荒现象,已经开始出现。

有些偏远一点的村庄,百姓们嫌弃土里刨食挣不到钱,宁愿抛荒田地去城里当伙计。

虽然还没发生大面积的抛荒现象,但情况依然让重视农桑的当地官员,十分不安。

刘志也特别让人调查数据,汇总以后看起来还是很严重,尽管目前为止,还只有几个特别繁华的大城市附近出现。

但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会不会愈演愈烈,谁也不知道。

西汉时期,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经过文景之治,再加上武帝早期的发展,大量农民开始转行经商。

最后汉武帝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对商人采取了严厉的打压政策。

他将所有商人的户籍独立出来,征收高昂的财产税。

要知道这税钱并不是商业买卖税,而是针对商人的所有财产,一旦出现瞒报财产的情况,惩罚十分严厉,直接没收全部家财。

除此之外,他还在社会地位上打击商人,不允许他们入仕途,这可是致命一击,有钱无权,那岂不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吗。

最后,他还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这致命的三条规定,从钱才到出身以及尊严,都全方面无死角地打击。

短时间内给予了商人们重创,经商的风气从此便淡了下去。

到了东汉时期,明面上并没有废除这些规定,实际执行当中已经松懈了许多。

首先第三条不准穿丝绸就被打破了,只是在颜色和规格上有所划分,第一条也改为主要征收高昂的交易税。

说起来第二条还是在执行,但真正有钱的人,也有的是办法钻空子。

每到自然灾害,朝廷都会公开买卖部分官职,这种时候,就是商人们改变出身的好机会。

高等职位买不了,就买低等的,只要入了仕途,用钱去砸关系,再慢慢升迁也不是什么问题。

这个目的还可以通过资助落魄世家子弟来实现,只要自己的被资助人升官发财,就可以为他们解除商籍,改换门庭。

刘志继位以后,经历过数次户籍制度改革,最终取消了商籍,同时也将各种商业税进行了细致划分。

商户人家的子弟只要发愤图强,完全可以通过科举实现阶层跨越。

他们手里有钱,请得起名师,也迫切需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因此最近一些年来,科举中陆续涌现了不少的商户子弟。

至于土地抛荒,大汉历史上也曾经制定过对策,那就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允许农民离开户籍地。

而且土地也不准荒芜,否则惩罚力度惊人。

由于汉代不禁止土地买卖,当农民对土地积极性不高时,他们便宁愿卖掉土地,也间接加剧了土地兼并情况。

到了刘志上位之后,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放开了户籍限制,当时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移民政策。

但现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以以前的土地政策是否还适合,也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但解决的方法却不尽相同,毕竟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完全照搬也是行不通的。

有些政策看起来可行,但经过时间的检验却发现问题颇多。

所以最近一年以来,朝廷中关于这方面政策的讨论十分频繁,但至今为止,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果。

因此这次刘志的扬州之行,正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他带去了户部、商部和工部的相关官员,当然涉及到政策改革,秘书省的人也必不可少。

就连翰林院也派出了部分学士,参与调查研究。

安阳长公主夫妇也在随行之列,他们将协助调查扬州以及沿途各地的具体数据。

皇帝乘坐的龙船从洛阳出发,经过兖州、徐州一路向下,沿岸都属于繁华富庶之地。

但中原文明一向看重农业生产,而且徐州、兖州、豫州等地,也不像扬州那边处于海运和漕运的交汇点。

因此一路行来,发现中原的情况还算不错,在农业与商业之间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到了江南气氛明显的不同起来,运河上货船如织,海港边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商船。

城中集市热闹非凡,无数货栈琳琅满目,还有数量可观的各类手工作坊,尤其是纺织作坊,几乎遍地都是。

即便是郊区,直接种粮食的农户也比较少见了,大多都种植花草果木以及蔬菜等等经济作物。

再往外围走便是大片大片的桑田和棉花地,这是为了供应日益繁华的纺织业。

据说扩展到整个扬州,十之三四的田地都已经开始改种棉花和桑树了。

按理说江南之地虫害严重,昼夜温差小,并不适合大量种植棉花,但如今此地棉花的种植面积,早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他地方。

一个最适合种植稻米的地方,却用来种植棉花,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

也难怪当地的农官深感忧郁,屡次三番上书给朝廷,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为了不给当地政府造成困扰,刘志直接住在了郊外,随同他前来的官员们立刻就开始分头工作。

其实统不统计数据,已经无所谓了,亲眼看到了扬州的情况,刘志心里已经有了数。

看来高度发展的商业经济,确实和以农为本的国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肯定了这一点,也就肯定了必须出台新的政策,但新政策该如何修改,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个正确的新政策,不但要能纠正已经发生的错误,还要能够预判出以后数年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干预。

所以说这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集思广益,在进行大量的讨论和修改,才能选择最适合的政策。

社会发展到如今这种状况,已经不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模样。

按照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汉朝连封建时代的鼎盛期都还没有到来,还处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初期。

但刘志这个穿越者的到来,打破了正常的发展进程,使得一个刚刚迈封建社会的朝代,就开始向工业文明发展。

为了平衡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刘志照本宣科,抄了许多后世的经典政策。

这在最初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今的大汉发展速度实在太快,各种制度和思想之间的碰撞越来越激烈。

各种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甚至越来越尖锐,到了此时,任何一个时代的政策都已经无法照抄。

原因很简单,因为情况完全不同,根本就不适合。

所以如今的刘志在政策制定上,也越来越谨慎,回想当初自己大刀阔斧改革,真有点无知者无畏的勇气。

幸好这个国家在他手里,并没有被毁掉,也算是十分幸运了。

当皇帝越久,刘志才越深刻的体会到,他的每一个看不经意的决定,都会影响着万千人的生活,所以他根本就没有资格任性妄为。

到达扬州的时候是五月底,等到收集完所有的数据已经是七月份了,后面的统计和归类亦十分繁琐。

而且扬州可不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这里的夏天气候非常炎热,而且潮湿多雨,已经在北方住惯了的刘志,很不习惯。

七月底数据统计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刘志召集当地官员开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作为扬州地方官,当然不希望扼杀商业发展了,毕竟这给当地带来了无数就业机会,也使得整个地区都富饶起来。

但朝廷官员几乎一边倒的希望,对于已经失控的商业政策进行降温,不能再任其迅猛发展下去。

如今这种情况还只在几个特别繁华的城市,但照此发展下去,以后会不会席卷全国,还很难说。

从大局着想,确实于国家不利。

这次调整不仅仅涉及到商业政策,还将涉及到工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和户籍政策。

基本上涵盖到了全国的方方面面,这是自他十几年前大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在来扬州之前,他已经指派了一些专业人士赴成都,广州和福州等地进行调查研究。

因为仅仅一个扬州,也不能代表全国,而成都等地也因为丝绸之路的兴起,商业空前繁荣。

所以政策的制定,必须要针对全国平衡发展,这才是长久之道。

会议中,刘志把重点放在了找问题上,发现问题总是比解决问题要来得容易得多。

作为地方官他们没有高瞻远瞩的大局观,最熟悉本地事务,也最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果然,这些人没有让他失望,洋洋洒洒半天时间就总结出几十条。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我无意中攻略了小说女主大唐:我是唯一修仙者贞观清闲人铁血大秦:战场上的我杀疯了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极品少爷和他的极品长枪忠虎传:凡人不修仙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大周王朝邪王追妻曹贼休走明朝的现代化改造帝王之名云尧长歌明末之我有系统征服者在明朝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最毒七皇子,开局迎娶女杀神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奋斗在新明朝大宋:父皇你懂事点,自己退位吧疯魔皇子,北境斩敌亿万成神!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回到民国做将军农女当家:捡个妖孽做夫君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明国神土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亮剑神级返还,开局接手独立团乱世收割列强我最强人在三国,带领深渊一统诸天大明圣主:做老板一样做皇帝烈虎军仙都琴师好风流永恒家园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重生三国:我的义子有亿点多大乾六皇子公子无期大唐:续写贞观打造锦绣盛唐我是袁蜜水开封府胥吏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女帝太监最柔情八旗铁骑?朕用机枪应对很合理吧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大秦长歌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这位诗仙要退婚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三国:徐骁镇守小沛,刘备退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