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除了规划准备一月收割如同韭菜般的学子和考生以外,其次便在关心随着冬季到来而有些闲置下来的码头与船坞。
因为今年特别寒冷,渭水有一部分的地区都出现了结冰,这所带来的影响,自然就让杜楚客一直负责处理的码头开始逐渐萧条下来。
说实话,渭水结冰这种事情李泰是真没想到过,尤其这结冰还不是结冰了一点点,而是大片大片的浅滩河段都被冰雪覆盖,至少船只想通行怕是不可能了。
李泰倒想到了滑冰,但狗有些不够,便只能用少数量的雪橇维持着水道运转。
关中其他的城市前往高陵也不再是走水路,而是开始变成了走陆路。
河面结冰对依靠着码头干活吃饭的百姓来说,实际上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因为没有工作,对这些干一天活吃一天饭的百姓来说,那就是没饭吃了。
别人不知道这些无产阶级的潜力,难道李泰的还不知道吗
不过还好,冬天的到来虽然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比如说煤矿挖煤还需要人手可以要走一部分的人,比如说学校准备扩建需要建筑工人,实在不行还有继续修筑高陵到长安的那一条道路。
别以为进入冬天就能休息了,对工人阶级来说,就没有冬藏这个概念。
而李泰只是做规划的,真正干活得是马周,听到李泰的命令,马周那真的是在连轴转。
看着他双眼渐渐出来的黑眼圈,显然突如其来的寒风让马周的工作量蹭蹭蹭增长。
只不过即使如此,李泰还是感觉人手有几分不足。
挖煤要人手,修路要人手,种田要人手,等到明年开春冰雪融化,码头也要人手……
唯一庆幸的是,自己没有扩张养殖场的打算,所以这里人手倒是足够。
整个禽类养殖场的鸭子连同其他禽类的养殖数量大概维持在十三万左右。
李泰并没有再增加养殖场的规模,而是选择了维持这规模。
这次冬天到来,虽然对自己的养殖场也有影响,但到底影响不算是太大。
至于现在的规模才十三万左右,倒不是李泰不想要继续扩大养殖场,而是饲料不够!
农业发展是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兴盛,畜牧业是很难规模化的。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养殖饲料来喂养,那不说什么瘟疫不瘟疫,卫生不卫生,单是养殖规模就不可能上去。
为什么古代的草原民族只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就是因为当地草原不够吃而已。
而现代畜牧业为什么特发达,因为现代牧场主要是给牛羊活动的,喂食牛羊靠得是饲料!
李泰遇到的问题也一样,十三万禽类饲料已是李泰供应的极致,再多粮食就支撑不住了。
而饲养有些禽类,李泰养殖只是为了留下种子,方便以后进行扩充产能。
所以,在粮食产量没有大规模的提升前,李泰对牧业发展就只要求发展到现在这程度。
至于更高的标准,不是李泰不想,而是条件不允许啊。
还是那句话,一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所有人都会发现到头来制约事物发展的还是粮食、能源和基础材料而已。
就在李泰总结着什么时,有内侍跑到农业学府过来,急匆匆的找到李泰道:
“见过越王,陛下宣神医孙思邈前往蔡国公府邸,为蔡国公诊断!”
“蔡国公怎么了”李泰听到内侍的话,倒有几分意外,对这内侍说道。
“蔡国公昨日重病来袭,今日甚至上不得朝了,圣人今日派遣了太医前去问诊,但都看不出什么来,便让孙神医过去看看!”这内侍到底是快速回答了李泰这消息。
李泰倒也给了这内侍一个红包,然后便马上安排好马车,让内侍把孙思邈接过去。
“虽然知道杜如晦好像在贞观初期就因病去世了,难道就是今天这病吗”
李泰听到这话,心中多少带着几分生命无偿的沉重之感,虽然杜如晦好像并不是看自己很顺眼,像是这般能够成为名相的大唐精英,李泰还是希望杜如晦能够安然无恙。
李泰在这里思索到这里马上找上马周,马周看着李泰,略带着黑眼圈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无奈,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自己已经忙得好久都没时间喝酒了!
“蔡国公突染恶疾,老神仙奉旨去给蔡国公看病去了!”李泰看着马周倒是开口说道。
“蔡国公突然恶疾!”马周听到这话倒是猛然惊醒,感叹道,
“贞观之世正时艰难,幸亏朝内有“房谋杜断”两位良相辅佐圣人。
蔡国公感染恶疾,对我大唐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我打算我们高陵地区的所有官员、教师和学生,安排一次体检,以检测身体情况!”李泰看着马周道,“尤其是你整日与美酒为伍,又时常前往香满楼,肯定有问题!”
“不用吧!”马周听到李泰的话,神色不由挣扎了几下道,
“我觉得我没事啊,而且刘神威带着医疗营离开了。
这件事情,怎么也要等到刘神威回来,交给他来处理吧!”
“的确,这件事情交给刘神威比较的好。”李泰摸了摸下巴道,
“过年前,你安排一天,让老神仙来看看我们高陵地区所有紧要职位的负责人。
只有让老神仙亲自来检查你们,确认你们没有什么事情,你们才被允许投入到工作中!”
“好吧……”马周的神色带着几分的勉强,毕竟他多少有几分忌讳行医。
但马周也知道这是李泰的好心,自己说什么都是不可能拒绝的便是答应下来。
在这时候马周怀着自己不舒服,是不是也顺路拉下一批人下水的念头,一脸严肃道:
“大王,如今让高陵检查,不过只是小仁,大王身为越王应该着眼全局,以展现大仁啊!”
“你的意思是”李泰看着马周话,好像很有道理啊。
“因为蔡国公之事,您可以上书陛下,请太医署给满朝文武百官都做一个身体检查。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蔡国公之事今天发生了,但满朝文武是不是还有没发现的!”
马周对李泰说道,“细说起来,好像左武卫大将军就常常生病,更是要多看看啊!”
在马周看来,这种事情提一嘴也没什么,出了杜如晦的事情后,对这种给朝廷上下的官员做检查的事情,李世民应该也非常乐意的,顺路检查检查也不是什么大事!
至于朝廷官员,看着平时龙精虎猛,日夜加班的杜如晦突然就得了重疾,难道就不想要检查看看自己的身体到底有没有什么问题吗至少这在安稳人心上有着不错的好处。
“对!对!对!”李泰听到马周的话道,“你的这个倒是非常有道理!
我觉得医疗体系的第二步计划,正好能够借助这一件事情铺开来!”
“嗯”马周听到李泰的话不由满脸问号,总感觉李泰好像脑补了很多东西啊!
对于李泰准备崛起医家的计划,马周是知道一二的,但更具体的项目是医科负责,所以马周并没有深入去了解。
但大概目标就是提高医者的地位,并塑造一个良性的医疗体系。
所以马周倒是完全不明白,李泰到底从自己这里得到了什么启发。
而李泰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跟马周告辞之后,就去写奏章去了。
这件事情跟当初要去跟李靖的军营报道的急迫性有几分不同,李泰倒没必要直接连夜赶到长安去。
而且长安怕是所有人都在关系杜如晦的疾病,自己要是太过殷勤了,也许被人参奏一本交接大臣怎么办。
对御史来说有的时候参奏就是怀着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思,参奏本身就只是御史在刷存在感而已,未必真想把谁拉下马来。
毕竟御史也是有工作指标的,那种一言不发的御史,那是会被革职的。
李泰写完了奏章,接着便写了一份有关官员体检事宜的手册附在奏章中,第二天才让人把这奏章给送到了长安,这一件事情倒是需要时间去发酵。
不过,显然这次杜如晦的病是大病,孙思邈去了杜如晦的府邸后,一连三天都没回来。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孙思邈还没有消息,倒是李世民宣召了自己去太极殿一趟。
李泰不敢有丝毫的怠慢,马上便让卢安寿驾驭着自己的牛车向着长安城而去。
李泰坐在牛车中,明显感受到长安的气氛变得不一样了,可谓是充满喜庆。
李泰没直接前往太极殿,而是先回越王府换了一身衣服,顺路梳理一下情报。
这时候的李泰才知道,李靖与李世绩联手,在白道阻击颉利可汗成功。
这一战不但抓住了颉利可汗,甚至连伪隋的君王都被抓住了,现在不过只是快马来报,再等一段时间,这些俘虏就会被送过来了。
“这倒是好事!”李泰听着这话,倒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想了一想历史上这场战争李世绩的确是打败了颉利可汗,但颉利可汗却带着十几个亲信成功逃走了。
到了草原之上,他又新收拢了五万兵马,便虚张声势的向大唐求和了。
而李靖果断趁着他跟大唐求和的时候背刺,这才把颉利可汗给抓住了。
现在省了这段剧情提前把战争结束,应该是自己这只蝴蝶影响了这场战争吧。
一想到了这里,李泰却是感觉到了几分的自豪,握了握拳头,还不够啊,还要更强啊!
李泰做好了准备来到了太极殿中,此刻李世民自然是容光焕发,能够打败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对于李世民而言,就是新年的最好礼物了。
至于其他的大臣,那也是无比的欢喜,毕竟战争这种东西太不可控了。
不过现在从出兵到结束战争,李靖能在过年前结束这场战争,真的是意外之喜。
原本还以为要咬牙供应大军粮草一两年时间,但现在,他们感觉这场战争打完都没影响第二年春耕,实在是打得太有价值了。
“青雀来了啊!”看到了李泰的到来,李世民也是满脸欢喜,道:“你有关医疗检查的奏章我看过了,感觉非常有必要,便让你来详细说说你的想法。”
“诺!”李泰恭敬的对着李世民回答道,“青雀见孙神医被宣才知道蔡国公突生重疾,以至于只能致事养病,但这件事情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所以提出了此建议。”
张玄素听到李泰的话语站了出来,开口说道,“越王认为,蔡国公之事不是巧合!”
听到这话,整个大殿之中的风气却是陡然一变,一个个人目光审视着李泰。
李泰倒是从容回答:“是也不是!当初大隋崩塌,天下大乱,阿耶南征北战,整顿山河,你们这一代的人吃过苦,有过伤,身体损耗非常人可想。
蔡国公突如其来疾病到来,想来也是身体之中存有暗伤,又积劳成疾所致。
所以,我便上书提议,每年由太医署对朝廷大员进行身体检查。
夏日一次,冬日一次,以确保朝廷大臣的身体并无暗疾。
同时给州县设置医学,哪怕是地方官员,也一样能够享受到来自朝廷的关怀。
毕竟唯有朝廷重臣身体安康,朝廷才能有序运转,方不会延误了正事。”
众人听到这话不由相互对视了一眼,没想到居然会有这般的安排。
不过严格的想一想,这一件事到底也未成有什么问题,魏征站出来开口道,
“越王所谏,与国与私都乃是好事,圣人,还请对太医署下旨,让太医署在过年之前,把此事处理好才是!”
“准!拟旨!”李世民见魏征都站出来支持了,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当然通过了。
魏征看了李泰一样,却是感觉李泰好像不论什么事情都能钻空子似的。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的负责人先确定下来,如果交给李泰来主导,魏征感觉李泰怕又要收割一大波声望,毕竟这件事情说到底还是关心朝臣,是大仁啊!
李泰现在的年龄便有如此声望,说实话,对太子的影响已经相当严重了。
但偏偏李泰踏踏实实的干实事,这种人虽然能挑得出毛病,但这些毛病在一个为李泰而自豪,并且非常关心子女的李世民面前,根本就不是什么事。
就算魏征也不得不承认,随着李泰把高陵建立得欣欣向荣,虽然李泰今年过年后才十岁,但李泰已经算是在被大唐的朝廷所认可的能臣了。
李泰却不知道魏征的心思,知道了也并不在意。
因为魏征看中得是给朝中大臣体检,来赚取声望,但李泰看中得却是给州县设置医学。
这算是自己医疗计划的铺垫,毕竟整个医疗体系的重新搭建,还真需要整个朝廷的力量来一点点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