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梅在房间里坐卧不安,一时出门来,客客气气地问吕碧云:“姑姑,太平州何时会排到啊?”
吕碧云说:“天下共分九州,一州大约两三天看完,太平州排在安宁州后,因前头皇后娘娘已经看了两天,估计明天太平州就该到了,最晚后天。”
李素梅一边焦急一边又庆幸,她因为打架被抽了一顿鞭子,到现在伤还没好利索,能多延迟几天,她伤好了更有精力应对。但李素梅又担心前头参选的人太优秀,到她的时候皇帝已经疲倦,或者叫妃嫔代为看选,自己连个面圣机会都没有。这样一想,早些开始也好。
与她打架的秦双瑶,不知怎的竟与淑妃娘娘有联系,早在六月初一刚开始看选的时候,就有嬷嬷过来找她,吕姑姑迎上来笑道:“方嬷嬷怎么有空过来?”
“主子吩咐,不敢不来啊!有个叫秦双瑶的,乃是安阳郡孝廉秦谨之女,可在这里吗?”
“在的。”吕碧云差人把秦双瑶叫来,那嬷嬷问了几句便说:“家里头递进来消息,淑妃娘娘已经都知道了,现在差我来拿你的考评册子。”
秦双瑶心中忐忑,看着郑嬷嬷将那标了红的册子递上去。
方嬷嬷却像没看到那显眼的红色一样,收下后又掏出黄色香囊递给秦双瑶:“这是中选的香囊,你保存好,淑妃娘娘的意思是,既是亲戚,位份也不能太低了,定了你做正七品采女,这是民女初封能得的最高位分了。你就在这里等册封圣旨吧。”
秦双瑶喜出望外,不住口地道谢:“多谢嬷嬷,多谢娘娘!”又忙回房去拿了银钱塞给方嬷嬷:“嬷嬷辛苦。”
方嬷嬷笑纳了,与郑嬷嬷吕姑姑告别:“二位辛苦,就此告辞。”
郑嬷嬷送方嬷嬷出去,秦双瑶站在院子里,拿着鹅黄绢子做的香囊看了又看,冲着李素梅晃了晃,而后瞥了一眼吕碧云,哼了一声,扭头回房去了。
吕碧云目送她进屋甩袖关门,与回来的郑嬷嬷对视一眼,两人都笑起来:“没想到咱们这院里,还真是卧虎藏龙啊!”
李素梅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次日果然排到了太平州。
济阳府在前,荣盛府次之,慈恩府在第三,因人数多,慈恩府的秀女都在外头宫道上等候,嬷嬷们来回巡视:“不要胡乱走动,更不要临时离开。就在你们现在的位置上站好。里头看选可不固定,有时候时间长,两位圣人还会问问话,有时候唱完名就全组落选了。要是该到你上了,你人不见了,可怨不得任何人。”
李素梅夹杂在人群里分外煎熬,她也听说了皇帝看选头一天,安宁州几乎全军覆没的事,只恨自己家没买个官做,搭不上宫里贵人的船,不知那标红的册子将要如何。王碧玉她们跟她也不在一组,吕碧云怕这几人聚在一起又生事,特意全拆散了分在不同组里,眼下也见不到人。
“我中选了,真没想到,我竟然中了。”一个看着年纪已过了二十岁的女子,手里紧紧握着鹅黄香囊,拉着嬷嬷的手从一个侧门里出来,激动得路都走不稳了。
嬷嬷笑道:“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我记得来的那天,你名册还写错了是不是?若是没能改过来,现在岂不是亏大了?”
李素梅认出这女子是沈令月,原是她大伯娘使心眼,叫她用自己女儿沈令如的名字身份入京参选,换车前才改过来。没想到她竟然入选了。
入宫一个月,沈令月也聪明了许多,嬷嬷没有明说冒名顶替的事,她很是领情,没有再傻乎乎纠正而是顺着说道:“还要多谢嬷嬷那日的教导,不然真是白白吃了哑巴亏还不知道。说来咱们也真是有缘,我能入宫,嬷嬷是大恩人啊!”
“不敢当,不敢当,”嬷嬷笑得更开怀了,“往后娘子平步青云做了娘娘,见到老婆子还能认得,就是老婆子的造化了。”
“自然不敢忘了嬷嬷!”
听着嬷嬷嘱咐沈令月注意事项,李素梅心情更加低沉,一时想着也许认命回家没什么不好,一时又忍不住想到那个毫无规矩的冯玉兰的奇遇,幻想着皇帝兴许也能为她破格一次。
她自小请了宫里嬷嬷教导,又会跳舞又会作诗,总比那野草一样的女子强吧?
殿内,太监还在唱名:“太平州荣盛府汝南郡,何太秀。”
“太平州荣盛府汝南郡太原县,杜若诗。”
“太平州荣盛府汝南郡太原县,方启航。”
太后做主留了两个,而凌清辉看杜若诗慌慌张张进殿来,迷迷糊糊排队,倒是有些可爱,便拿起一枚鹅黄香囊,递到太监盘子里:“杜若诗。”
杜若诗直到太监走到面前才回神:“我?”
太监低声急道:“娘子快谢恩!”
杜若诗忙忙跪下磕头:“多谢陛下恩典,谢太后恩典!”
凌清辉笑道:“起来吧,别忘了拿你的香囊。”
太后淡笑道:“看来你很喜欢这些活泼的女孩。”
凌清辉坦然答道:“儿子日日与朝政打交道,现在越发喜欢这些没什么深沉心思的人,相处起来轻松些。”
太后倒是也能理解:“城府不深的人,虽然有些毛躁,但不会因为一两句话就记仇,确实相处起来更松快。”
因此后面几组,太后也格外关注那些看起来舒展自然的女子。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宋静怡。”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韩向真。”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彭风起。”
“太平州慈恩府平阳郡玉田县,梁贤。”
太后看第一排最左边的女子脸儿圆圆,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心有好感:“你叫宋静怡?”
没想到被太后点名,宋静怡有些紧张,出列半步蹲身行礼:“回太后话,民女正是宋静怡。太后万福金安。陛下万福金安。”
太后看了一眼凌清辉表情,笑道:“这声音倒是清亮悦耳。”将手中鹅黄香囊递给身边嬷嬷。
宋静怡大喜:“多谢太后恩典,多谢陛下恩典。”
梁贤身形修长,一身绯红衣裙叫她穿得格外大气,论理入选也不难,偏她小时候有个口吃的毛病,早已改正多年,今天一紧张竟然又犯了,一句话结结巴巴半天才说完,太后微微叹气,没有发话。凌清辉挥挥手,这组人便退下了。
下组进来的秀女刚一入殿,众人便觉眼前一亮,那第二排最右边一个女子,生得高挑艳丽,一颦一笑,活泼灵动,在一众秀女中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样子。偏她眼神又清明,神态又端正,全无狐媚之气,虽然荆钗布裙,但气度从容,太后和皇帝都把目光投向了她。
听太监唱名,这女孩是太平州慈恩府安阳郡人,名叫王碧玉。待唱名结束,太后便叫她上前问话:“你家里兄弟姐妹几人?以何为生?你平时喜欢做些什么?”
王碧玉答话一板一眼,颇为规矩:“回太后的话,民女家里还有三个弟弟,父母都在本地大户人家做工。民女自幼给小姐当丫头,小姐需要裁剪衣裳,民女就做女工,小姐作诗弹琴,民女就陪着,也,也没什么自己喜欢不喜欢。”
凌清辉笑道:“你女工如何?”
王碧玉说:“民女入京匆忙,不曾预备女工,只是身上衣服都是自己做的。”
太后便叫她再上前点,细看了看:“绣花的手艺倒是不错。你小姐学诗,那你会作诗吗?”
“回太后的话,民女愚钝,只会读几句古人诗词,自己却做不出来。”
太后看她诚实,既不回避自己出身,也不过分夸耀才学,觉得很满意:“背一首也行,我听听。”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王碧玉说,“这是民女最喜欢的一首诗,节奏明快,含义也好。民女常用来劝导幼弟记着父母的辛劳,好生用功读书。”
能入京参选就是未入奴籍的良家子,给大户人家做活算不得什么污点,何况家里虽穷,却肯送孩子读书,太后赞道:“能读诗,又懂诗,已经很不错了。”示意嬷嬷将香囊给她:“往后在宫里,你可以尽情读书念诗,你父母也不必再那样辛劳了。”
王碧玉眼含热泪,跪倒在地:“多谢太后娘娘大恩大德!”
太后不由得慈心更重:“好孩子,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