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不知从何言起,便不再出声,各自静静望着弯月,听着水声,只觉平生美景,无过此时。
待得天明,陆英与朱琳琳回到营地时,发觉公主、皇子,各贵游子弟昨夜早已回城。只有朱孚领着侍从在营中不知所措,回城又不敢,寻找姐姐下落又不可得,直把少年人愁得欲哭无泪。
幸而卯正时分,朱琳琳与陆华亭二人双骑,姗姗归来,朱孚一见大喜过望,忙上前向姐姐诉说委屈。
一行人回到长安城,早有人将讯息禀报顺阳公主。陆英才至观中歇下,公主近侍女官已匆匆赶来,转述了公主关切之意,以及愤愤之情。并保证将严查刺客,为陆英主持公道。
九重观中道士献出上好创药,又为他重新绑扎结实,安排了两个小道每天伺候他饮食起居。如此忽忽数日,陆英只在观内养伤,箭创虽重,但并未伤及脏腑。连日来养精蓄锐,早已恢复了七八成力气,只是肩骨仍疼痛不已。
这一日,公主又遣人来,呈上书信一封,言曰:“小道士,我已大体察知,刺杀你之人为阳平公之子蒲巍属下,只是尚无实证。我求过父皇,请他下旨将蒲巍拿问,让中书太监赵叔叔好好审来,父皇心忧丞相病重,未曾允我。但你放心,早晚有一天,我会为你报仇,父皇不答应,我就再不理他。请安心养伤,余事勿念。蒲珍颂安”
陆英看罢来信,心中颇为感念公主厚意,虽势为敌国,却不忍将其视作仇寇。生在帝王家,身不由己,不知日后她身为蒲刚之女,会落得什么下场,是福是祸也许皆是天命难违。
当天夜里,忽有小道士来报,丞相薨逝。陆英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喜是悲。他与陈景略渊源宿久,要说恨却恨不起来,要说敬也实难顺从本心。
第二日,陆英整理服装,素服单衣来至丞相府前,但见公侯云集,在京官员奉旨全部来吊丧。挤得街道水泄不通,满城缟素。
又闻汉主下旨,国中之民哭临三日,帝后每日赴府亲祭,一切礼仪规格照天子之制,依萧何、霍光故事。
陆英见蒲刚为陈景略如此操办,不禁百感交集。今日盛况空前,不知日后蒲刚将身死何处,彼时可得全尸否?
举国征伐,御驾亲征,内有异族阴谋不轨,外有吴国严阵以待。适逢乱世,民不聊生,久厌刀兵之苦,长思天下太平。
而为帝王者,好大喜功,不恤民生,连年征战不息。陈景略在尚能拾遗补缺,修理国政,陈景略死,又有何人能燮理阴阳,抚顺四方?
陆英心知陈景略临终之言必不能阻拦蒲刚南侵之念,不日汉主定将举国亲征。如今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人必须一见,才算完成此次来长安的使命。
午后将晚,陆英问路寻至朱府,略备薄礼称要感谢朱琳琳救命之恩。管事将陆英请进府中,朱琳琳平日舞刀弄棒,常有朋友来访,家中也不惊疑。
朱琳琳见到他笑道:“臭道士果然命硬,才几天就活蹦乱跳了,我家可没有什么好酒,恐怕招待不周呀!”
陆英施一礼,也笑道:“朱姑娘说笑了,在下重伤未愈,不便饮酒。有清茶就足矣。”
朱琳琳吩咐侍女琴心奉茶,白他一眼道:“那日之事,你不用放在心上,本姑娘侠义心肠,只是随手之举,就算一只小狗小兔,我也会救,并非因你有何特别。”
陆英微微一笑,说道:“姑娘自是慈悲为怀,如同救了一只小狗。但对在下而言实是救命之恩,不敢忘怀!”
朱琳琳听他此言,大笑道:“陆华亭呀陆华亭,你往日伶牙俐齿,怎么将自己说成小狗,哈哈……若真是狗也好,今后为我家看家护院,跟在我身边摇尾乞怜,倒也不错!”
陆华亭调笑道:“做狗在下倒是不会,不过若说在姑娘身边看护你,却也不难!”
朱琳琳俏脸微红,啐了一声,道:“臭道士,你今天来也来过,谢也谢过。还赖着干什么,还不快走!”
陆华亭道:“在下今日来此,一为向姑娘当面道谢,二来……有事要拜见令尊南中郎将、粱州刺史朱大人。”
朱琳琳面色微变,低头黯然道:“父亲如今早已不是吴国的南中郎将、梁州刺史了,而是北汉度支尚书,你还提往事作甚?”
原来这朱琳琳之父朱旭,出身将门,乃是吴国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涛之子,数年前帅军戍守重镇襄阳。汉主蒲刚派兵围攻襄阳,吴国救兵未发,朱旭坚守一年有余,城破降汉。
朱琳琳当时年纪尚幼,城破后随父来到长安,幸而蒲刚不计前嫌,对朱旭委以重任,她与朱孚并未受苦。因她将门之后,自幼习武,来长安后结识了不少权贵子女。
北地民风强悍,女子习武射猎之风甚广。如毛兴大将军之女毛秋晴,京兆尹段垂缺之女白灵儿等。
陆英知她远离故土,自幼委身敌国,心中有难言之痛,便道:“朱姑娘,令尊无愧国家社稷,反是吴国当权者有愧于令尊,有愧于朱家。大丈夫能屈能伸,英雄顺势应命,今日之委曲求全,只图一朝雪耻,再立功业。苏武塞北十九年不失其节,张骞历尽艰难九死一生终成大功。朱将军岂不能功垂青史?千古扬名?”
朱琳琳叹息一声道:“父亲为了我和弟弟的性命,当年辱节降胡,每每独自叹息流涕,半夜难眠。但如今身在敌国,志不由己,又谈何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陆英笑道:“在下求见令尊,正有要事相告,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恰在今日。”
言甫及此,只听堂后一人高声喝止,陆英转目看时,但见那人四十八九岁年纪,体态雄健,身长有七尺八寸上下,钢髯如戟,凤目隆准,生的仪表堂堂。
陆英忙起身施礼,道:“后生晚辈陆英,拜见朱将军。”
此人正是朱旭,当下满面怒容,斥道:“孺子狂悖!你是何人所遣,来此意欲何为?老夫已是大汉之臣,你胡言乱语,不怕我将你扭送官衙吗?”
陆英洒然一笑:“朱将军当世英雄,何必作言语试探?在下是谢太傅所遣,专为赴北国联络故臣、义士。汝阴城中取阳平公性命,逼反慕舆督军,禹山坞中挫败神树法师之谋,如今在下与北汉有不解之仇,与将军义同一体,何必见疑!”
朱旭闻言,又惊又喜,展颜道:“小道长少年英雄,竟做下这许多大事,真人不可貌相也!老夫空有羡慕之情,徒困此地,不能沙场报国,深以为憾事!”
陆英自谦几句,接着道:“陈丞相今亡,汉主不日必将亲征,倾国之力而出,大军百万南指。然军中朝中多有降附的胡族,兵卒行伍间将帅皆有异志。若是一战而胜,号令仍能服众,倘或稍有逆境,则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之势成矣。
“朱将军天下名将,汉主出征必将委以重任,只要趁乱一呼,中原百姓豪族定群起响应。彼时,河北有鲜卑作乱,关中有胡虏谋叛,江淮之间我吴军趁势紧逼,将军在中原必定如虎入平原,龙归大海,将建不世之功也!”
朱旭闻言,忽地站起身来,摩拳擦掌在室内来回踱步。朱琳琳望着父亲,多年来从未见他有今日志气风发之时,又看看陆华亭,眼中满是笑意。
只听朱旭道:“华亭,听你之言,一扫老夫胸中积郁。建邺诸公当真有必胜之志?吴军真能抵挡住百万大军?”
陆英道:“将军,谢太傅此番已存必死之心,南徐州北府军如今声势壮大,定能克敌制胜,阻胡马于淮水之上!”
朱旭颔首道:“既如此,老夫志虑已定,纵然身死族灭,也必舍身报国!”
陆英施礼道:“将军大义,在下钦佩。请将军放心,陆英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护朱公子周全!”
朱琳琳听他如此许诺,心中一甜,笑道:“臭道士,本姑娘周全自是不需你来操心,你怕是巴不得我死于非命吧。”
陆英见她妒意上涌,娇憨可爱,笑道:“朱姑娘此言差矣,若是朱姑娘死于非命,在下一命偿一命,定当报答姑娘厚恩。”
朱旭看看二人,心中感叹天意之奇妙,颇乐见其成。便道:“琳琳,吩咐厨下准备晚膳,留华亭在此用餐,为父今日要大醉一场。”
朱琳琳嗔道:“爹爹,国丧之中,你还敢大醉!这臭道士酒量大得很,你还是莫留他为好!”
朱旭爽朗大笑道:“真是胡闹!为父年轻时酒量也不小,倒要好好比试一番,究竟是廉颇老矣,还是后生可畏!哈哈哈!”
陆华亭亦笑着讨饶道:“将军雄风犹在!只是在下身负箭伤,怕是不敢舍命陪君子啦!”朱旭哪里肯依,陆英、朱琳琳俱各无奈。
当夜,陆英及朱家父子推杯换盏,快意畅饮,陆英怕误了朱旭明日公事,饮了一时,就伏案佯醉。朱旭有心留陆英府中歇宿,朱琳琳言称他身份引人注目,恐招来不必要麻烦。遂由朱琳琳将陆英送出府去,旁人见了只当儿女情长,不做他想。
朱府犊车将陆英送回九重观,陆英于路早已酒醒,如今朱旭志虑已定,不必再疑。却还有一人位高权重,名声素着,必须与之建立互信,方能有全胜把握。只是丞相丧礼未完,恐怕难得时机,唯有耐心等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