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物理学院非常有钱,不仅接受社会捐赠,而且在机器制造厂有股份。

蒸汽铸币机、蒸汽纺纱机、蒸汽织布机、蒸汽毛纺机,凭这四样就日进斗金。

铸币机需要朝廷公文,由官方下单订货,不得随意私造。

另外三种机器,则敞开了卖给商贾,占据99%的市场份额。剩下1%的市场份额,则由广东那边的仿造,机器性能相对有些落后。

如今的机器制造厂,王渊作为主要投资人占股55%。另有30%股份,由参与机器研发的学生,进行科研技术入股。最后15%股份,属于物理学院入股,所获利益归学院集体所有。

从物理学院走出的学生,外放做地方官的时候,都可在学院申请路费,视任职地点远近而给予帮助。在接受路费资助的同时,该学生必须立誓,今后做官不得贪腐,要有一颗仁政爱民之心。

翁万达就有申请路费,他一路南下徽州,手里头还算宽裕。

越往南走,翁万达就越感觉不对劲,过了镇江之后,到处都是已经干涸的田地。

他沿途询问南来商贾,得知江南数省干旱严重,立即写信给王渊,请朝廷下令督抚和御史,赶紧清查各地常平仓。粮仓空虚的赶紧补齐,同时防止粮食被盗卖,一定要压住即将飞涨的粮价。

其实,不用翁万达写信,朝廷就已经收到消息。

文渊阁。

因为族人卷入两淮私盐案,杨一清辞职没有获准,这阵子都窝在家里称病不出。

毛纪焦急道:“入夏以来,江南数省大旱,各地请求减免春粮赋税,今年江南的春粮,恐怕会减产六成以上。近日,各地督抚又纷纷上疏,由于旱情严重,夏粮播种困难,个别州县的夏粮恐将绝收。南直隶、湖广、江西、浙江、福建、广西、云南、贵州,一共八省出现大面积旱情!江西、浙江有蝗灾迹象。”

众皆无语,不知如何应对。

全国的主要产粮区,一大半都出现旱灾,哪来的粮食去赈济?

“今年的漕粮,恐怕难以足额运抵京城,”杨廷和对王渊说,“王尚书,请敦促锦衣海卫,从南洋多运一些粮食到北京。”

专门把王渊请来内阁议政,恐怕目的就是这个。王渊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说:“尽量吧。”

王琼说:“出现旱灾的八省,不但要减免春粮,还应当免除夏粮赋课。就算没有旱灾的州县,也应该一并免除,如此可让地方多留些粮食,或许可以稍微平缓一下粮价。”

蒋冕忧虑道:“大明总共就两京十三省,八省夏粮全免,朝廷如何支撑?”

王渊说道:“去年没有边患,广西之乱平定后也没打大仗,太仓储粮估计还有不少剩余。大家都节衣缩食,典礼祭祀也不要搞了,和尚、道士的岁米也别给,总是能撑过今年的。”

朱厚照年轻的时候,一会儿信佛,一会儿信道,一会儿信绿教。不但招来大量僧侣,还给他们建造寺庙,这些寺庙没有庙田(表面上没有),全靠中央财政来养活。

蒋冕说:“京郊良田,被阉宦侵占无数,可趁机全部收回。”

杨廷和道:“此事宜速办。”

王渊说:“近二十年兴建的京中寺庙,可以全部捣毁!西苑里边的寺庙,不再给一粒粮食,饿得快死了他们自会离开。”

王琼补充一句:“若有抢占民田为寺田者,收回田地,罚没粮食,勒令还俗!”

漕粮无法足额运输,还要免除八省夏粮,中央必须保证京畿地区的粮食供应。

谷大用离京时走得干脆,田产、房产、店铺或捐或卖,亲戚族人也全部带回老家。但是,张永因为病情严重,弟弟和外甥都不听话,现在还有大量京畿产业没动。

把张永留京的亲戚,全部抄家问罪,必然能弄来大量钱粮。

还有皇帝的两个舅舅,已经失宠十多年。抄家是肯定不敢的,却可以罚没田庄,又能弄来许多粮食。

和尚、道士、绿教……这些皇帝招揽的僧侣,加上他们的徒子徒孙,人数总共有好几万。全部勒令还俗,罚没粮食和庙田,又能省下粮食无数。

豹房附近也有寺庙,而且建在皇城之内,王渊暂时不敢动,但他有权停发僧侣的月粮(这些粮食由光禄寺提供)。嗯,也不算停发,只是拖欠而已。毕竟国家困难,出家之人慈悲为怀,应当为国为民做出贡献嘛。

杨廷和说:“陛下那里,应该先去通气。”

“此事我来办。”王渊揽下差事。

杨廷和、毛纪、蒋冕、王琼纷纷拱手:“便劳烦王尚书了。”

八省旱灾,兹事体大。

一旦处理不善,不说饿殍遍地,还有可能造成民变。

面对如此局势,内阁首先和睦起来,杨廷和与王渊也暂时放下矛盾,先携手共渡难关再说。

为啥四川私盐案,王渊没有逮着杨廷和死怼?

以朱厚照现在的心思,只想求稳多活几年,根本不可能放杨廷和归乡。王渊如果不能一击致命,政治矛盾很可能升级为党争,到时候国家大事很难正常处理。

王渊做事留三分,杨廷和心知肚明,两人早就达成默契。

因此遇到八省旱灾的大事,双方才可以密切合作。这在嘉靖朝是不可能的,政治斗争过于激烈,都不给对方留活路,互相之间拖后腿,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王渊突然说:“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课税改革也推动一下。”

杨廷和眉头紧皱:“就算要改革,也该明年再说,现在必须稳定地方。”

王渊解释道:“我并非是要大概,而是改实物课税为征钱。目前,银元与铜币已经流通各省,但只有部分税项是缴纳银钱,其余还是以实物税收为主。不如借着八省旱灾之机,从明年开始,地方课税全部折算为新钱(银元、新铜钱),好让地方也多一些喘息余地。”

蒋冕问道:“粮食课税,若全部改为征收银钱,那每年的漕粮从哪里运来?”

王渊说道:“保留运河、长江沿岸,部分产粮区的本色征收。这些地方的粮课,足以支撑每年400万石漕米。”

四位阁臣暂时没说话,都在仔细思量利弊。

若只保留长江、运河两岸,部分产粮区的实物税收。那绝对能省下无数运输成本,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但会伤及漕运官员、士卒的利益。

毛纪问道:“一旦完成改革,空置下来的漕兵、漕工,至少在二十万人以上,这些人的生计如何安排?”

王渊笑道:“大部分漕兵、漕工,恐怕日子会更好过。”

众人沉默。

事实真如王渊所说,漕兵、漕工看似有铁饭碗,但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就算没有运输任务的时候,也会被漕运武官役使干私活,整年劳累却没啥工资可拿,只能凭借微薄的口粮度日。不运漕米了,反而是好事,他们可以自己打工赚钱,是一种人力资源的解放。

可万一找不到工作呢?

而且,找工作之前,还得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漕兵和漕工的户籍是单独立册的。

这才是重点,也是官员所说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本意。

王渊继续说道:“改粮为钱的地区,少量漕兵和漕工,继续留用运输税银,剩下的全部转为民户!”

“不可,”蒋冕提醒道,“全部转为民户,对王尚书而言,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但对那些漕兵和漕工来说,他们只有户籍,却不能分到土地,全都会变成流民。一下子多出二十万流民,若有宵小振臂一呼,行那陈胜、吴广之事怎办?”

王渊微笑道:“官府不再钳制户籍便可,流民自然都能变成游民。”

“胡闹,”杨廷和坚决反对,“若不再钳制户籍,天下丁粮如何征收?”

王渊说道:“最合理的办法,应该是‘摊丁入亩’。但摊丁入亩肯定无法推行,那就暂时不管。丁粮如何征收,地方官自己会解决,你盯着户籍,丁粮就好征了?”

杨廷和无言以对。

丁粮,即人头税。

康熙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不是说国家不提高税收,而是说以某年为定额,今后新增的人口数量,不用再缴纳人头税了。

这八个字纯属废话,就算国家想加征人头税,那也是难以办到的,地方官就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法定人头税越多,地方官就越难完成任务,因此主动瞒报人口,户籍黄册上的人口数量总是难以增长。

雍正搞出一个“摊丁入亩”,人头税因此取消,全国人口顿时爆炸式增长。这并非意味着,真实人口数量打着滚的往上翻,而是百姓和官员愿意如实进行人口登记了。

大明的人头税,主要有三种,即:里甲银、均瑶银和盐钞银(还有其他税种,但可以忽略不计)。

盐钞银,就是按照人口数量,征收食盐消费税,这笔钱需要上交中央。

王渊的新盐法,实际取消了盐钞银,把消费税直接算进盐价里面,零售盐价反而因此下降了。这里面的差额,以前都被私盐利益集团赚走。

里甲银和均瑶银,不用上交中央,属于地方财政收入,也是皂吏们的重要灰色收入来源。

为了逃避人头税,全国产生大量黑户,大明的人口数量,相比开国初年也不怎么增加。地方官和里甲长,全都胡乱摊派,早就不按户籍行事,杨廷和的担忧纯属多余。

几百年后,有个叫马伯庸的学者,从史料中发现一桩奇案,完美显示了大明的人头税有多混乱。

却说,有个叫帅嘉谟的人,在徽州府担任会计员。他发现,徽州六县的人丁丝绢(人头税的一种),全都算在歙县百姓身上,其余五县两百年没交过。

帅嘉谟立即上疏朝廷,把事情捅到都察院。消息泄露之后,帅嘉谟被人追杀,侥幸逃命回乡。

数年之后,帅嘉谟再次回徽州做官,而且官职变得更大,他当然要一雪前耻。五县士绅百姓联合抗税,还把徽州府衙给包围了,事情一直闹到中央。朝廷被迫减税,让六县平摊税收,为了缓解五县怨气,挑起此事的帅嘉谟被罢官充军。

地方如此征收人头税,户籍制定得再好有个屁用!

王渊继续说道:“且不问地方州县,就拿北京城来说,有多少是游民黑户?不如放开户籍限制,允许游民存在,让其户口所在地编撰游民册。本省之内,游民文书,可当路引使用。且只要户籍正当,游民子嗣也可参加科举。”

由于大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进城市。这类人,新中国初期叫盲流,后来改叫农民工,而大明则称之为“流民”、“游民”。

游民没有法律地位,甚至在城里租房子,房东都能肆意压榨。游民还不敢报官,因为他们是黑户,就算在农村登记了正当户口,到了城里他们依旧属于黑户。

杨廷和问道:“若定游民册,丁粮交给谁?”

王渊回答道:“户口所在地,必须有正当户口,才能登记为合法游民。”

“那还行,”杨廷和说,“可以订立游民册,但不得强制,否则善政也会变成恶政。”

王渊笑道:“这是当然,改革要慢慢来,哪能一步登天?但这次课税改革,部分漕兵、漕工转为民户,地方官府必须为他们制定游民册,保证他们今后的合法生计,否则他们没地又不能进城做工,必然会闹出许多乱子。”

王琼突然提醒道:“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四省,银贱而(铜)钱贵;云南、贵州、四川三省,(铜)钱贱而银贵。若课税征收都算新钱,那如何恒定各地的应缴课税?地方官吏,必然择贵而征,恐祸及百姓也!”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课税征钱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但银价和铜价各地不一,必然要闹幺蛾子。

比如在浙江,银贱铜贵,官吏必然只要铜钱,反而不让百姓用银元纳税,导致银元被排挤到纳税货币之外。

王渊说道:“由各省布政司、总督、巡抚、御史,共同议定折价。根据市面物价情况,三年一议,告之全省,州县官吏不得擅自规定百姓必须纳银或纳钱。”

“也算是个办法。”王琼点头说。

“火耗归公”不用再提了,因为百姓纳税,直接交银元或铜钱,都是官方法定货币,不用熔银子自然没有火耗。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极品小侯爷大国重工明天下历史追光者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秦皇纪大秦帝师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二十七载李辰安钟离若水大唐:开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勇者之恋,宝藏之秘战国帝业我的帝国无双逍遥小长工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1840印第安重生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无限之应聘者刀笔吏寒门枭士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十三皇子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大明状师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红楼之万人之上大唐第一少凉州血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鹰视狼顾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亡命之徒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毒妃在上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重生之宋武大帝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陆门七年顾初如北为国付出十八载,回来废长立幼?重生于康熙末年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家父入赘,我成了皇位继承人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穿成傻王爷,每天都让反派破防重生驸马:开局被公主捉奸在床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大秦:始皇诈死,我登基而上!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勾搭皇子后要退婚?我直接停了皇帝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