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恩,如果事实如此,那的确……
我:事实就是如此啊。
女记者:哈哈,那话题转回来。当时,那位应聘男士,来贵公司面试,求职的是什么职业?
我:策划。
女记者:当时没有看中他。
我:对。
女记者:理由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说是专业不对口。那您能够介绍一下,这个职位需要什么专业,或者哪些专业技能?
我:这要看公司。
我:我们这边是娱乐文化与游戏行业,需要的策划,自然是和文娱活动相关,或者,游戏行当。许多应聘者有好点子,但未免有点不切合实际,单纯看了几部电影、几部电视剧,或者玩过几款游戏,有点儿自己的看法,不意味着适合做策划。成本,题材,审核能否通过,市场调研怎么样……都需要去考虑,SWOT、BCG模型这些是最基本的,而不是能吹嘘的资本。虽然不强求十全十美,但策划总体大方针不要有问题,具有可行性,细节处理上也不应该有太违背基础的毛病。许多人连PPT都不会做,在网络上套了一个模板,对着文稿表达,也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想法。这种人来我们这边应聘是肯定不要的。
女记者:看起来很复杂啊!
我:没错。脑力活嘛,不是光端着碗,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的。
女记者:可是新人缺乏经验,很难做到这点的吧。
我:也不能这么说。现在有很多很厉害的新人,每年都能见识到几个,也很佩服。而且公司对应届生更宽松点,要求也比较基础。不过以这行当来说,还是更希望来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老人。
女记者:原来如此。
我(点头):恩。
女记者(看了一眼稿子):当时网络传得沸沸扬扬的应聘者是什么专业的?
我:管理工程与科学专业。
女记者:那您了解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
我:不了解。
女记者:那您通知他来面试?
我:不是我,是公司。他当时在简历中说对策划很有一手,所以就先面试看看了。可在沟通过程中,发觉他并不适合我们公司的情况。
女记者:恩,也就是说,比起学历,贵公司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
我:对。
我:因为我们是小公司嘛,资金必须用在利刃上。
女记者:我可以告诉您,他的专业,是管理上的。这个专业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的管理人才。
我:哦。
女记者:当你听到这些,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我:没。我们公司只缺策划,不缺管理人才。小公司嘛,管理人员要不了几个,多些会做事的,就好了。
女记者:……
女记者:看起来您很胸有成竹,对公司的运营的看法很理智,有逻辑。
我:还行。公司规模不大,那管理上的困难也不是很大。主要就体现在管理员工偷不偷懒,干不干活上。别的没什么。
女记者:……
女记者:能请问一下,贵公司如何调节公司理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呢?
我:我们没想过这么复杂的事。
我:好在这两者也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冲突。
我:目前公司理念就一点,努力赚钱。
女记者:……
摄像机后面骚动不安。工作人员茫然睁着大眼,左右四顾,似乎遇到难题。这大概是他们第一次遇到这般的采访,以往遇到的采访对象,要么闪烁其词,要么官话满满。
谁料想,这个直接说自家总裁脑子有问题,连招聘员工的条件,都说得如此世俗,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
他们从背后探出脑袋来,女记者又开口问话,当然问题也事先联络时华晨给的。
女记者:对于这桩事的讨论,我已经大致清楚了,能不能问一下私人问题,问问您对网络上一些观点的看法?
我:请问吧。
女记者:对于网络上最关心的问题,说学历问题,有一部分说不以最高学历看待,太关注本科是不对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本科含金量水平更高,不知道您怎么看待?
我: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女记者:只是谈谈您的观点。
我:学历自然是越高越好,但不是唯一标准。现在网络上“唯学历论”和“读书无用论”太多了,都走极端。我们公司比不上科技大佬,执行部门占七成以上,抓程序BUG、搞特效、哪怕拍戏摄影,都希望学历高一点的,这样犯错少。
我:不过本质上,还是希望录取工资低的。
女记者:您的意思是说,贵公司虽然重视学历,但不唯学历?
我:没错,网络上传那话的,说出来的是我们公司总裁,据我所知,他也不是名校出身的大佬。而且我们公司,各学历阶层都有,本科学历以下的占41左右%,本科学历有53%,硕士及其以上的接近6%。你说我们歧视学历吗?这个数值算不上;可是要说我们公司招聘不看学历的,那也是玩笑话……
我:这情况叫我去分辨本科含金量,或者评判研究生水平如何,我也做不到。有些专业我也不懂,所以只能看成效,努力的、有成果的、工资少的……那对我们公司来说,就是最好的。
女记者:……其实你们需要的就是工资少吧?
我:没错!
女记者:……
我:但是部分专业不同。
女记者(来了精神):部分专业?
我:对,研发部门。
我:研发部门尤其看学历,看研究成果,以及过往发表的论文,参加过的项目。
我:其他部门根据需求来。
我:就像我们招保安,肯定优先身体强壮,道德品质高的。可能有的公司招保安,可能会更讲究名校出身、科学管理之类。这念头,我们是一点都没有!
女记者:……哈哈,有这种公司吗?
我:有的,现在很多公司更愿意雇几名名校管理专业的应届生组织一大堆退休老爷爷负责安保呢!
女记者:……
我:而且,刚才也说了,我们是文娱公司,和演员艺人打交道比较多,许多着名的演员和歌手,也不是名校出身的啊!我们平时剧组开拍时,试镜录取的演员,也就看他们演技怎么样,薪酬多少,甚至长相、是否整容,这些都是评判标准。
我:按网络上这种逻辑,难道我们属于相貌歧视?算不上吧?
女记者:哈哈。
女记者:您的意思,学历对于娱乐行业不重要?
我:我没这么说。
我:我的意思是,娱乐行业中,对专业的看重远胜过文凭。这也说明,为什么一些导演更愿意挑普通院校表演系的学生做演员,而不是名校的播音主持专业、舞蹈专业、广播体操专业。虽然其他专业也出了不少演员,但他们在实际拍摄时面临的难度,远胜过本专业的。
女记者:啊,这个……
我:我以为大多数有智商的人,都能听懂这些。
女记者:……
女记者(故作犹豫):……恩,听说现在娱乐行业发展不太好。
我:对。
女记者:能不能请您谈一谈,对这个情况的看法呢?
我:粥少僧多是个方面。而且专业技能不受重视,资本化也是一个方面。网络视频分割传统电视电影的资源,传统平台萎缩,新型的还不够完善,利润大,漏洞多。入行的,很多具有赌博心态。这自然不能好。
我:而且说这话,我一定会得罪人。
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加工厂般的偶像制造产业以及高利润的经纪公司。
女记者:经纪公司?
我:对。
我:如果说,平台和国家审核是上层,制作公司是中层,那么经纪公司就是垄断所有艺人的下层。可他们并不代表艺人的利益。
我:只要他们不把优秀的艺人推送过来,那么再怎么治理平台,再多给影视制作公司优惠,也依旧没有办法改变现在的大环境。因为,他们发动一定的手腕,把下层人力资源这块,全部垄断了。
女记者:这后果严重吗?
我:当然严重。因为他们架空了观众的审美观,剥夺了制作公司的选择权。他们将利益市场下滑,聚集偶像制造、演员培训、专辑发行各个行业。造就上层的平台只能使用他们的艺人;中层的制作团队也只能屈服。一些无名的演员,即使演技好,只要没有签订好公司,也没有拿到资源的可能!
女记者:……我理解,目前小鲜肉和流量小花的现象很严重,是不是和这个有一定关系?我能不能听听您的看法?
我:必然有关。
我:但我不反对艺人。
我:其实有的艺人拿钱也不多,除非那种自己也介入经纪公司、传媒公司中运营的,然后联合平台,将他们参与的作品放置优先级,这种情况一部两部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形成一定的规模,整个市场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如今老百姓也不只有影视剧可看这一种娱乐方式。他们甚至组织了一群粉丝,对制作团队进行网暴,要求他们雇佣该公司的或者某个特定的艺人。
女记者:说起娱乐行当的事,很有感触啊,看上去您也遇到过这样的事?
我:没错。
女记者:您说的,这些娱乐公司的推动,以及粉丝的推荐,会有用处吗?
我:当然有用。
我:不然大多数导演都不会使用偶像做演员,演员——就该使用演员!
女记者:这么说,张先生您不太认同目前的偶像制作产业,但这是现在的趋势……(夸张)大家说这是世界娱乐产业发展的趋势。
我:只能说它是在国外生存下来的某种模式。我不点评外国,国外有它特定的社会环境。有的东西在外国适合,但在国内未必可行。国内电视台多多少少受到政策上的补助,经济上的压力小许多……
我:从某种意义上,我国娱乐文化的先天发展条件要比大多数国家要好,我们本可以更良性地发展,不搞模仿国外娱乐制作的这条路。
女记者:恩,您的意思,国内的娱乐市场环境要比国外好……
我:当然更好。
我:不然,这些年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娱乐人士前来考察国内市场?跑到国内成立娱乐公司?我们的网络上,为什么国外偶像的热搜接连不断?
我: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最近不少小型娱乐公司内都有国外艺人的股份,而这些艺人在他国多数属于劣迹艺人……在本国混不下去了,却跑到咱们这了。我们的追星族却夸赞他们,这不是种很奇怪的现象吗?
女记者(笑):可能是国内的一些年轻人想要接受一些新鲜的、刺激的文化……
我:可是偶像的背后是有人的。
我:任何文化,都不要把所有功绩归为一人。影视剧好看,不止演员,背后还有编剧、导演、摄影、服装师、建筑设计人员、音乐等等很多人。
我:一张专辑,多数时候,作曲、编曲、编舞、概念设计、舞台设计、灯光等,比偶像作用更大。在追星之前,先要了解这种概念……在理解他国文化之前,也先把本国文化学好。不然,很有可能就被对方骗了!
我:尊重各国文化,是尊重各文化在它的国度里的实施,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要多多考虑是否适合华夏,不要盲目追崇。
女记者(笑):……不要盲目追崇。
我:对。
女记者:好。(低头看稿纸)之前,我们有提到网络上的争论。还有个原因,提到了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矛盾,不知道您怎么看?
我:有矛盾就去解决它。解决不了,就按老总说的办。前提条件,不能违法犯罪,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