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宋芫不断派人前去宜州打探消息,并且寻找冬生和乔风的下落。
然而,宜州的局势愈发混乱,福王的叛军势如破竹,渔阳府也在短短数日内陷落。消息传来时,宋芫的心沉到了谷底。
渔阳府一失,宜州大半已落入福王之手。朝廷虽然紧急调派了援军,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各地兵力分散,援军迟迟未能抵达前线。
福王的叛军则趁机大肆扩张,甚至开始向邻近的州府渗透。
整个七月,不断有其它藩王起兵的消息传来,先是福王,接着是晋州的安王,然后是青州的齐王,似乎一夜之间,整个东南地区都陷入了战火的漩涡。
“钟哥,速骥行的生意先停一停。”宋芫道,“局势太乱了,各地道路都不安全,商队出去很可能会遭遇流寇或者叛军。”
“钱以后还能再挣,命只有一条,现在保命要紧。”
钟会神色凝重,眉头紧蹙,点头应道:“行,听你的,我这就去通知各分号暂停生意。只是这局面,真不知何时才能稳定下来。”
宋芫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他没法跟钟会说,接下来的局势只会越来越乱,还有七八年才能平定。
这些话太过匪夷所思,说了只怕钟会也难以相信。
宋芫前前后后派了十几拨人去宜州,都是武艺高强且心思缜密之人,可依旧如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冬生和乔风的消息。
要不是暗七拦着,宋芫都想亲自去一趟宜州。
冬生是替他办事,才带着乔风去了宜州,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若真出了事,宋芫都不知道如何面对冬生爹娘。
七月下旬,宋芫接到云山县的来信,阿牛的媳妇梅娘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当时出门时,宋芫说的是一个月就回去,而如今都快两个月了,宋争渡他们几个怕是又要念叨自己了。
于是宋芫打算回家一趟,顺便去吃牛家的满月酒。
马车到云山县,宋芫停留了一日。
由于各地战乱不断,云山县也隐隐有了风雨欲来的紧张氛围。以往热闹的集市变得冷冷清清,摊位稀稀拉拉,摊主们也是满脸愁容,没了往日的热情吆喝。
悦茶和喜洋洋的生意也难免受到了影响,顾客寥寥无几。
宋芫先后去了悦茶和喜洋洋,跟两个掌柜简单交代了几句,嘱咐他们在这混乱时期务必注意安全,若遇紧急情况,可随时关店保平安。
虽说云山县暂时还算平静,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乱起来了。
从云山县出来,宋芫乘马赶回张家村。
经过西江镇时,在镇口的那家客栈前,宋芫不经意瞥了一眼,只见一个女子由丫鬟婆子簇拥着从客栈中走出。
那女子头戴精美的珠翠,发髻高挽,身着锦绣华服,瞧着像是大富人家的夫人。
西江镇不过是个偏僻小镇,平日里来往的多是商贩和过路旅人,鲜少见到如此贵气的女子。
宋芫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却越看越觉得那女子的身形有些眼熟。
他正思索间,那女子已登上了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丫鬟婆子们紧随其后。马车缓缓驶离客栈,朝着镇外方向而去。
这不过是个小插曲,宋芫并未放在心上,但不曾想几日后,差点出了事。
宋芫先到庄子上,被告知宋晚舟姐妹和宋争渡都回张家村了,宋芫便又策马朝着张家村赶去。
还未进村,就远远瞧见村里炊烟袅袅,让人心里无端生出几分温暖与安宁,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道里,张家村仿佛是一方难得的宁静港湾。
宋芫放慢了马速,不多时便进了村。
“小宋回来啦!”
一路上不断有村民热情地跟宋芫打招呼,宋芫也笑着一一回应。
宋芫还看到张季青也回来了村子,两人远远对视一眼,互相点头致意,没有过多寒暄。
毕竟他们的交情也仅限于点头之交,平日里交集并不多。
宋芫策马离开后,张季青看着宋芫的背影,脸上浮现一抹复杂的情绪,说不出来是后悔还是什么别的。
当他回来得知宋家的二林院试再次中了案首时,心中五味杂陈。
张季青自认为自己读书也不差,年纪轻轻便中了秀才,可比起宋争渡来,却是远远不及。
宋争渡才年仅十四,已有秀才功名在身,且连中小三元前途不可限量。连县学的夫子都对他赞誉有加,期待宋争渡早日进县学读书。
更让张季青感到羞愧的是,宋争渡刚中秀才,宋家便在村里盖了学堂,供村里的孩子们免费读书识字。
自己虽也心怀助人之心,却因家境所限,难以做出如此义举。
再想到他曾经对宋芫与男子成亲一事的鄙夷和不屑,张季青心里更是复杂难言。
他曾经觉得宋芫与男子成亲是违背伦常,甚至暗自嘲笑过宋家的“荒唐”之举。
可如今看来,宋家不仅没有因此衰败,反而蒸蒸日上,宋争渡的才华更是令人瞩目。
而自己,虽然中了秀才,却始终未能更进一步,甚至在县学中也只是平平无奇。
张季青叹了口气,心中隐隐有些后悔。若是当初自己没有对宋芫抱有偏见,或许还能与宋家交好,甚至得到一些指点。
可如今,他与宋家的关系早已疏远,甚至连普通的寒暄都显得生硬。
而此时,宋芫已经骑马到了家门口。
“二林二丫,还有丫丫,我回来了!”宋芫扬声喊道。
此时宋晚舟正在对面牛家,听到宋芫的声音,连忙从屋里跑了出来,脸上满是惊喜:“哥!你可算回来了!”
宋芫笑着下马,揉了揉宋晚舟的脑袋:“怎么,想我了?”
宋晚舟撇了撇嘴,故作不满地说道:“谁想你了!你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连个信儿都没有,我们还以为你乐不思蜀了。”
宋芫笑了笑,没有多解释,只是问道:“家里一切都还好吧?争渡和丫丫呢?”
宋晚舟点头:“家里一切都好,二哥还在学堂,丫丫在里面跟牛娃玩。”
“哥,你快进去看看吧,阿牛哥家的牛娃可胖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