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院子收拾得干净利落,墙根下支着晾衣绳,几件红布缝的婴儿兜衣在热风里轻晃。
此时,牛婶正端着一盆洗好的尿布从屋内走出,瞧见宋芫,先是一愣,然后赶紧放下木盆。
快步上来,一边捶打着宋芫的肩膀,一边又是欣喜又是埋怨地说:“你这混小子,一去两个月的,也没音信,听说外面到处都在打仗,你一个人在外头,婶子这心啊,一直揪着。”
宋芫笑着任由牛婶敲打,赔笑道:“婶子,我这不是回来了嘛。路上事情多,耽搁了些日子,让你们担心了。”
牛婶眼眶微微泛红,拉着宋芫的手,仔细打量他:“瘦了,黑了,在外头肯定吃了不少苦。”
“没怎么吃苦,就是赶路晒晒的。”宋芫嘴硬道。
牛婶白他一眼:“回来就好,快进屋,梅娘和牛娃都在呢。你还没瞧过牛娃吧,这小子长得虎头虎脑,可招人稀罕了。”说着,便拉着宋芫往屋里走。
丫丫在里屋听到动静,出来一瞧见宋芫,抿着嘴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大哥!”
宋芫弯腰揉了揉丫丫的脑袋,笑道:“丫丫长高了,也胖了,看来在家没少吃好东西。”
丫丫小脸无奈,并且强调:“没有胖!是长高了!”
宋芫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小丫头整日绷着张小脸,也不像小时候那么爱笑,宋芫就没事总去逗逗她,逗得她脸颊微红,方觉得像个小孩子该有的模样。
“快瞧瞧这小牛犊子。”不一会儿,牛婶抱着孩子出来,献宝似的递到宋芫面前。
婴孩粉嫩的脸颊鼓得像刚蒸好的米糕,黑葡萄似的眼睛滴溜溜转着,突然冲着宋芫咧嘴笑起来。
宋芫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脸蛋,笑道:“这孩子长得真像阿牛,将来肯定也是个壮实的小伙子。”
牛婶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嘛,这孩子能吃能睡,可省心了。”
宋芫接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银锁,递给牛婶:“这是给孩子的见面礼,愿他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对了,阿牛呢?”
牛婶替牛娃收下银锁,说道:“阿牛接他老丈人去了,应该能赶晚饭前回来。”
宋芫接着与牛婶唠了会儿话,主要是牛婶想打听外面的情况,前不久上面来人征兵。
这几年村里多亏有榨油坊和合作社,几乎家家户户都攒了些银子,上面来拉壮丁,他们就使银子请人代役。
虽说花了些钱,但总比丢了性命强。
牛婶也叹气道:“这世道,银子倒是越来越不值钱了,打仗的时候,命才是最贵的。”
像张正明家的小儿子,三年前就被征去了北疆,到现在还没回来,也不知是死是活。
听宋芫说,东南那几个州的藩王都起兵造反了,牛婶嘴里直呼“造孽啊造孽啊!”
“这好好的太平日子不过,非要折腾出这么多事来,苦的还不是我们这些老百姓。”
牛婶气得破口大骂:“这些个王爷争来争去的,这龙椅最后还不是自家人坐了,有啥好争的?”
宋芫笑了:“家里儿子多的,为争家产打得死去活来的事儿还少吗?王爷们争皇位,和这也差不多。”
“可普通人家争家产,顶多闹得鸡飞狗跳,王爷们一争,就是天下大乱,受苦的全是老百姓。”
说到底那些王公贵族们根本没把普通人的命当成命,在他们眼里百姓如同蝼蚁般轻贱。
宋芫也无能为力去改变这这宏大的局势,只能尽力守护身边的人。
宋争渡从学堂回来时,便感觉到今日家里似乎比往日要热闹些,隔着老远便听到宋晚舟叽叽喳喳的声音。
他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于是加快脚步往家赶。
一进家门,就看到宋芫正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并朝他笑了笑:“回来啦,就等你吃饭了!”
“大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宋争渡过去帮忙端菜,脸上满是惊喜。
宋芫一边往桌上放菜,一边说道:“刚回来没多久,路上事情多,耽搁了些时日。快坐,咱边吃边说。”
用饭时,宋芫捡着能说的,给大家讲了讲外面的见闻,刻意避开那些太过凶险和沉重的部分,尽量说得轻松有趣,逗得众人不时欢笑。
但即便如此,宋争渡却敏锐察觉到宋芫隐瞒了不少东西。
他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将这份担忧藏在心底。
用过饭,阿牛恰巧刚回来,提着几只从老丈人那带回来的野鸡野兔上门来。
“宋大哥。”阿牛憨憨笑道,“这是我老丈人刚从山上打来的,就给宋大哥你拿了几只过来。”
“明天不是你家牛娃的满月酒吗,咋不留着明儿多添几道荤菜。”宋芫道。
阿牛挠挠头:“我老丈人特地进山打了头野猪,说是要给牛娃的满月酒准备些好菜。”
“这几只野鸡野兔,是我老丈人让我专门给宋大哥你拿过来的。他说宋大哥你平时多有照顾,得好好谢谢你。”
宋芫笑着接过阿牛递来的猎物,说道:“你老丈人太客气了,帮我谢谢他。”
接着宋芫询问了他一些田里的收成情况,这个月秋收时,宋芫还在广安府没赶回来。
秋收的活儿都是阿牛带着佃农和短工们一起完成的。
阿牛详细地向宋芫汇报着,今年老天爷还算照应,没闹什么天灾,秋收收成比往年还要好上几分。
收回来的稻谷和小麦也都晒干,入了仓。
而土豆、红薯和玉米的收成也颇为惊人。
想到年初时,宋芫说的红薯和玉米是冬生从南方寻来的新粮种,先种个几亩地试试看。
阿牛便也没多想,像打理其它作物一样,该耕地就耕地,该施肥就施肥,该浇水就浇水。
没想到收成出来,产量高得惊人。
原本土豆的产量就高的了,如今再有红薯和玉米,未免太过打眼了。
阿牛都没敢叫那些短工佃农们发现,还是自己带着石头哥他们几个偷偷把粮食收了,堆放在仓房里,等宋芫回来拿主意。
于是宋芫交代阿牛怎么给红薯玉米留种,怎么储存,又叮嘱他暂时不要声张这些新粮种的事。
“这些粮食产量高,若是传出去,怕是要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宋芫悄咪咪说,“等明年开春,咱们再多试种几亩,看看效果如何。”
阿牛一脸严肃:“宋大哥放心,我明白的。”
宋芫先道:“辛苦你了,阿牛。今年秋收我不在,多亏了你张罗。”
阿牛连连摆手:“宋大哥说这话就见外了,你平时对我们这么好,我做这点事算啥。”
这阿牛,还是这么老实巴交的。
得,过几日再给他发个大红包,算是奖励他这些日子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