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晚上,石头提着一坛自家酿的米酒登门道谢。
“小宋啊,多亏了你办这学堂,教荷花这些本事,她现在都能摆摊挣钱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石头将米酒放在桌上,搓着手直乐呵。
接过石头递来的米酒,宋芫笑着为他斟了一杯:“石头哥客气了,荷花能有今天,全靠她自己肯学肯干。”
酒香在烛光中氤氲开来,石头的脸被映得通红,眉头舒展,满是感慨地说:“小宋,不瞒你说,当初荷花要去学堂,我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村里那些闲言碎语,说什么女娃读书就是浪费钱,迟早要嫁人,学了也是白学。就连她娘,一开始也是犹豫,生怕荷花读了书,心气高了,将来不好找婆家。”
“但我也怕荷花读书最后没个好结果,反倒耽误了她。现在可算明白了,是我目光短浅,荷花这一读书,还真就不一样了。”
石头又喝了一大口酒,眼眶微微泛红:“她如今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还知道心疼家里,想着法子挣钱补贴家用。”
“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哪个女娃像她这样出息的。小宋,多亏你当初劝我,要不然我差点就耽误了荷花的前程。”
宋芫听着,嘴角含笑:“石头哥,您这话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他端起酒杯,轻轻碰了碰石头的杯沿:“荷花能有今天,全靠她自己争气,她在学堂里可是最用功的一个。”
烛火摇曳,映得石头的眼睛亮晶晶的。他抹了把脸,又给自己满上一杯:“小宋,你不知道,每次看到她那自信的模样,我这当爹的,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似的甜。”
宋芫哈哈一笑。
接着石头说起今日那些妇人到家里询问学堂报名的事。
“现在村里好多人都后悔没让自家闺女去学堂,都在打听还能不能报名呢。”
宋芫听闻,不禁哑然失笑,他原本只是想让村里的孩子们多学些本事,尤其是女孩子们,能够通过读书识字和学手艺改变命运。
没想到,荷花摆摊卖豌豆粉的事,竟然在村里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
接下来几天,学堂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村里的妇人们纷纷带着自家的闺女来报名,甚至有些已经过了适龄的女孩子,也被家长们硬塞了进来。
宋芫哭笑不得,但还是全部都收下了。
中秋后宋争渡便要去县学读书,学堂还少一位教书法的夫子。
宋芫便去询问何舜华,问她愿不愿意来学堂教授书法,当然束修另算。
何舜华听了宋芫的提议,先是一愣,随后脸上泛起一丝犹豫,她虽然自小学习书法,写得一手漂亮的瘦金体,但毕竟自己是女子,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站在学堂授课。
宋晚舟却不以为意道:“学堂都是我哥出钱盖的,还开设了女子的课程,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读书学艺!”
“何先生,您的字那么好看,教出来的学生肯定也差不了。”
即使何舜华早已得知学堂里招收女学生,可仍感觉到不可思议。
在如此偏远的山村,女娃也能堂堂正正地坐在学堂里读书学艺,在她过去的认知里,几乎是天方夜谭。
眼前的这个青年却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村民的固有观念,何舜华不禁对宋芫多了几分钦佩。
“宋公子,既然您如此用心,我若再推脱反倒显得矫情了。我愿意来学堂任教,只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何舜华微微颔首,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
去调查张月儿的人很快有了消息。
原来张月儿嫁的那个鳏夫没没过多久便一病不起,药石无医,最终一命呜呼。
而张月儿不知使了什么手段,竟让那鳏夫在临死前将大半家业都转到了她的名下。
张月儿带着这份丰厚的家业又攀附上广安府卫所的韩千户。
这韩千户是昭勇将军韩青刚的堂弟,两年前韩青刚在收复北疆之战立下战功,圣心大悦,不仅对韩青刚加官进爵,韩家一门皆有封赏。
韩千户虽无兄长那般卓越战功,却也凭借家族荫庇,从百户直接晋升为千户。
张月儿竟然能搭上韩千户这条线,着实出乎众人意料。她摇身一变,成了韩千户的宠妾,在广安府也算是有了些权势。
而且据打听来的消息,张月儿回乡那日,与李大洪碰了面,随后李大洪便跟着张月儿的马车离开了村子。
原本宋芫也不觉得张月儿还会对阿牛旧情难却,以张月儿如今的身份地位,哪还看得上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汉子。
可如今她带着李大洪一同离开村子,其中必有蹊跷。联想到张月儿一贯的心机与手段,宋芫隐隐觉得事情不太妙。
难怪李大洪这么爽快的答应和离,背后难保没有张月儿的推波助澜。
他让人继续盯着张月儿,有任何动静,立刻汇报。
中秋节前一日,宋争渡正式辞去了学堂的教职,准备启程前往县学。
今年中秋是在舒家过的,和往年一样,两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团圆饭。
只可惜舒长文一家三口,加上舒长武、舒长钰兄弟俩都不在,到底是比往年要清冷一些。
饭后照例举行了“中秋晚会”。
今年宋芫被迫表演了一段说书,讲了一段《西游记》,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中秋节过后的第二天,宋芫便亲自送宋争渡去县学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