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陆县古家茶楼
墨雨小心翼翼地端着热气腾腾的茶水,沿着楼梯缓缓而上,终于来到了位于第三层的自家包房门口。
他轻轻推开门,走进包房内,只见自家老爷正与几位友人围坐在桌旁谈笑风生。
墨雨微笑着走到老爷身旁,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在桌上,然后熟练地提起茶壶,为老爷斟满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水。
此时,只听见唐明山满脸好奇地向童衍问道:“你岳家的这座茶楼如今可真是个绝佳的好去处啊!夏天的时候,这里凉爽宜人,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而到了冬天呢,又是温暖如春,仅仅靠烧炭火恐怕难以达到如此舒适的效果。”
童衍一边漫不经心地从手中的牌堆里随意抽出一张一饼打出去,一边随口回答道:“嗯,旱灾发生之前,我家老宅,我岳父家的老宅以及所有的店铺统统都经过了翻新改造。想来应该都是通过了地暖的缘故吧。”
唐明山略带不满地斜睨了一眼童衍这家伙,心中暗自嘀咕着。
自从他家把庶务全权交给了他的闺女之后,这个童衍便成了一个万事不理、逍遥自在的闲人,整日里悠闲度日,好不惬意。
“啧啧啧,看这样子,今年的冬天肯定会异常寒冷呐。不过你们家所有的店铺都能这般暖和,想必生意定会十分兴隆啦!”唐明山不无羡慕地说道。
童衍悠然自得地端起面前的热茶,轻抿了一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回应道:“哈哈,怎么样?羡慕吧?眼红不?只可惜呀,这么能干的闺女是我家的哟!”
一旁的黄幼廷听闻此言,也是心生艳羡之情,忙不迭地凑过来对童衍说道:“童兄啊,不知你明年是否还打算参加科举考试呢?要不咱俩明年再一起加把劲,好好努力一番,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够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呢?”
他们都心知肚明童衍为何要回到老家来,每个人心中都不禁为他深感惋惜和不值,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却落得这般境地。
众人皆感叹,只恨那命运弄人,白白浪费了他那一身高超的学问。
然而面对大家的同情与遗憾,童衍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已然拥有侯爷爵位,实在没有必要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了。
话虽如此,但一想到家中的女儿,他的内心深处还是隐隐有些愧疚之情。
毕竟,女儿为童家立下汗马功劳,一人便为家族赢得了三个侯爷之位。
而如今他选择归隐回乡,多少觉得对不住女儿所付出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童家有女初长成,且这闺女在家中的地位颇高。
她所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无论是关乎家庭琐事还是重大事务,家中众人无一敢提出异议,都会无条件地支持并执行。
正因如此,童家上下齐心,日子过得也是蒸蒸日上。
“名利本就是身外之物,生时无法携带而来,死后更是不能带去分毫,所以千万不要过于执着于此啊!
现如今京城那边的局势复杂多变,早已不是咱们这些一心一意只读圣贤书的人能够轻易玩转得了的。”童衍语重心长地说道。
一旁的黄幼廷听后连连点头称是,表示深有同感。
原来,他们之所以能够相聚在一起尽情玩耍,主要原因便是彼此的心性相近,大多数时候都专注于研读诗书典籍,对于官场之上那些尔虞我札、勾心斗角之事确实难以应对。
也正是因为这份纯粹与质朴,使得他们之间的友谊愈发深厚。
近些年来,黄家以及唐家一直紧紧跟随童家的步伐前进。
他们共同修建了数量众多的梯田,并大规模种植高产粮食作物。
单是售卖优良粮种这一项生意,就让三家赚得个盆满钵满。
不仅如此,他们还效仿童家开展粮食加工产业,同时涉足牲畜养殖业。
正因如此未雨绸缪的举措,即便在旱灾肆虐之时,各家各户的粮仓依旧满满当当,丝毫不用担心缺粮少食的问题。
唐明山悠然地打出一张五饼后,漫不经心地说道,“嘿,你们听说了吗?今儿个北边又有人来了,难不成又是来讨要粮食的?”
想了想又道,“不对呀!上次他们带走的粮食可足够那些边疆将士们吃上整整一年啦!怎么这么快就又缺粮了?”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对此事感到不解。
唐明山这时转过头去,看向正在倒茶递水忙前忙后的墨雨,好奇地问道:“小墨雨,你整天在府里跑来跑去的,消息最灵通,可知晓这次北边来人究竟所为何事?”
只见墨雨乖巧地将一盘新鲜的水果轻轻放在小几上,然后脆生生地回答道:
“回唐老爷的话,小的知道呢!这次他们可不是来要粮食的哟,而是拿着银钱来买些腊肉之类的吃食。而且呀,据说还给咱家的九小姐带了一张漂亮的虎皮呢!”
听到这里,一直坐着喝茶的黄幼廷猛地站了起来,伸展开双臂,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体,笑着说:“
哈哈,真没想到北边的将士们如此有心呐,有了好东西竟然还不忘给你家小九儿送一份过来。”
而童衍则依然淡定地端着茶杯,轻抿一口茶水后缓缓说道:“唉,其实他们也挺不容易的。如今旱灾肆虐,中原地区已经发生了好几起起义事件,局势乱糟糟的一片。还好都是靠他们出兵镇压,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说到此处,他不禁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些许忧虑之色。
唐明山一边继续抹着手中的麻将牌,一边感慨道:“是啊,相比之下,还是咱们这边儿清净得多。那些流民也算知趣,叫他们做什么便做什么,没有太多的刺头闹事。不然的话,咱们这儿怕是也要不得安宁咯!”
众人听后,都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黄幼廷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能够让那些人填饱肚子,之后所分配到的工号还可以赚取钱财,如此一来,又还有什么值得去闹腾的呢?”
他的语气轻松而自信,仿佛这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一旁的唐明山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
所言极是啊!不得不说,还是得依靠文渊兄府上的小九儿慷慨解囊、乐善好施才行呐。
以工代赈这种方式虽说也有些作用,但终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像小九儿这般行事,方才称得上是正确之举呀。”
他看向黄幼廷的目光中带着几分钦佩与赞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