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那批将领,其背后隐藏着赵桓深远的谋略。表面上看,此举似乎是向赵佶表明他甘愿削减手中的兵权,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赵桓暗地里通过一系列巧妙布局,使得自身的实力不仅未有丝毫减弱,反而愈发强大起来。
某一日,赵佶心情愉悦之际,赵桓瞅准时机,轻描淡写地提起想要创建一座军事学院之事。
赵佶对此并未深思熟虑,几乎未作任何犹豫便满口答应下来。毕竟,对于赵佶而言,他的关注点全然不在这里,自然也就不会察觉到其中暗藏的玄机。
现在没了高俅陪他蹴鞠,他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到花石以及绘画诗词上,当然还有李师师的身上。
获得赵佶首肯之后,赵桓雷厉风行,当即便下令让足智多谋的刘慧娘着手操办此事。
刘慧娘领命后,迅速选址于兵工厂之旁,并规划出一片土地用以兴建这所专门研习军事的大宋皇家军事学院。
施工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水泥与钢筋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工程进展神速,短短三个月时间,这座宏伟壮观的学院便宣告竣工。
为彰显此学院的重要地位和庄重氛围,赵桓还特意恳请赵佶亲自为之题字。赵佶欣然应允,挥毫泼墨之间,“大宋皇家军事学院”几个大字跃然纸上,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大宋皇家军事学院面向社会各阶层广泛招生,无论是尊贵无比的皇室成员,还是身份低微的贩夫走卒,只要心怀保家卫国之志、渴望建功立业者,皆可前来报考入学,当然必须是底子干净的人。
学院学制定为三年,在此期间,学生们将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待到学业期满之时,那些成绩出类拔萃者,便可直接被选拔至新军中担任军官一职,从此踏上为国效力之路。
那些成绩不尽人意的人们,在毕业之后面临着诸多抉择。有些人毅然决然地投身军旅生涯,希望能够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锤炼自己;
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告别校园,踏入社会这片广阔天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和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那所令人瞩目的军事学院不仅提供免费的学费,还贴心地包揽了学员们的食宿问题。
在这里,除了紧张刺激的军事训练课程外,还专门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
这些文化课着重讲解兵法韬略以及历史上着名的战例分析,旨在培养出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优秀军事人才。
在学院创办初期,计划招收的学员数量限定在了三百人。关于教师团队的安排,赵桓可是煞费苦心。
他首先亲自向宋江、吴用、卢俊义、许贯忠、公孙胜、杜壆、岳飞、韩世忠等几位经验丰富且学识渊博的大家传授教学方法和要点,待他们融会贯通后,再由这些名师去教导莘莘学子。
刚开始的时候,这几位老师对于赵桓创办这样一所独特学院的初衷并不是十分理解。
然而,当他们亲身体验过赵桓精心准备的一堂精彩绝伦的课程之后,方才恍然大悟,深刻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和价值所在。
此外,新军当中的所有将领都被要求参与到学院的学习中来。尽管他们的学习时间相对较短,但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格外珍贵。
在这群将领之中,李逵可谓是对学习最为抵触的一个。任凭旁人如何劝说,他总是摆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
直到赵桓放出狠话:“若你不肯用心学习,便休想再有机会统领士兵上阵杀敌!”
听到这话,李逵纵然心中有千般万般的不满,也只得不情不愿地开始埋头苦学起来。
此外,赵桓不仅亲自出马,还特地召集了好几位学富五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同参与教材的编辑工作。
他们日夜兼程,精心挑选各种经典文献和实用知识,反复斟酌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与讲解方式,力求编写出一套既全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优质教材。
当所有前期准备都大功告成之后,赵桓立刻雷厉风行地派遣人手前往京城各处显眼位置张贴起了招生广告。
与此同时,他更是充分发挥情报司的强大作用,命令其务必将这份招生广告迅速传播至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
赵桓满怀信心地等待着众人积极踊跃前来报名,期待能够看到门庭若市、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景。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招生广告发布后的短短五天时间内便吸引了数百人之多前来报名,但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符合入学条件的竟然仅有区区数十人而已。
赵桓对此深感诧异,赶忙深入调查其中缘由。一番了解过后方才得知,原来此番前来报名的这些人中绝大多数皆是由于生活所迫,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无奈之下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碰碰运气;
再者,身处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多数民众根本就目不识丁,而那些为数不多识得些许文字之人,则对这种新兴的学院嗤之以鼻,他们心心念念的唯有通过传统的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至于那些未能考上科举却跑来报名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年纪偏大之辈,早已过了最佳学习时机。
赵桓是既心酸又无奈,诺大一个大宋,这么长时间重文抑武之下,根本没多少人会去投笔从戎。
赵桓又再次降低了招生标准,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年龄合适,都可以招进来,大不了直接在学院内教识字。
这样一来,果然招到的人就多了,用了十天时间就将三百人给招满。
当然了,这三百人能不能受得了军事化管理还很难说,到最后能留下多少人还是个未知之数。
除此之外,赵桓还对新军再次进行改革,也到了改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