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比斗获得压倒性胜利之后,整个局势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大辽国竟然一改往日嚣张跋扈之态,主动派遣使者向大宋递交了一份言辞恳切的道歉书,坦诚地承认此次冲突完全是由他们一方的失误所引发。
原来,那五千精锐骑兵之所以会贸然闯入大宋境内,皆是因为指挥不当以及对边界情况的误判所致。如今,这些士兵遭到覆灭,实在是事出有因,合乎情理。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大辽方面除了口头上的道歉之外,并未做出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补偿或让步举措。
尽管如此,对于大宋众多的文人士子而言,能够得到对方的认错已经足够让他们倍感欣慰与自豪了。
毕竟,对于这些饱读诗书、注重礼仪廉耻之人来说,所谓的“面子”往往比实际利益更为重要。
于是乎,一时间,大宋国内掀起了一股诗词创作的热潮。
无数文人墨客纷纷挥毫泼墨,以各种华丽的辞藻来赞颂这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他们或是激昂慷慨地描述战场上宋军的英勇无畏,或是婉转细腻地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悦之情。
这些充满激情与才情的诗作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随着这场文化盛宴的持续升温,各地的妓院酒楼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每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那些平日里就门庭若市的场所此刻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特别是京城中的樊楼,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所在。
就连当今圣上宋徽宗赵佶,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一连四五日频繁光顾此地,只为能与他心爱的李师师共度良宵。
与此同时,太子赵桓也没闲着。他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并果断地找到了素有才女之称的李清照合作。
二人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在樊楼推出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活动和服务项目,引得顾客们纷至沓来,生意异常火爆。
就这样,在这场举国欢庆的氛围之下,赵桓和李清照成功地大赚了一笔,可谓是名利双收。
朝中局势犹如一盘微妙的棋局,暂时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且均衡的态势。以太子为首的势力与蔡京所代表的朋党之间,彼此牵制、相互制衡,双方皆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这种僵局,谁也无法轻易地将对方击败或压制住。
与此同时,放眼国外,各国亦都保持着谨慎观望的态度,暂时未有任何一国胆敢贸然挑衅大宋王朝这片广袤而强大的土地。
值此良机,年轻有为的赵桓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他首先着眼于工程领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项令人瞩目的计划——专门为其父皇赵佶建造一座奢华至极的宫殿。
这座宫殿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建筑材料,如坚固无比的钢筋混凝土以及晶莹剔透的玻璃等,其规模之宏大、装饰之精美堪称绝世之作。
如此用心良苦之举,成功地赢得了赵佶的欢心,使得赵桓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再度提升,好感倍增。
随着这份好感的不断积累,赵桓得到了赵佶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只要他行事不过分逾越规矩,赵佶都会毫不犹豫地放手让他去尝试和探索。于是乎,赵桓趁热打铁,毅然决然地推行起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京师基建改革措施。
在具体规划方面,赵桓巧妙地采取了“保旧建新”的策略。对于京城内部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古朴韵味的街道和民房予以完整保留,使之成为城市独特风貌的一部分;
同时,着重对外围区域展开大规模的扩建行动。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将城墙的规模扩大至原来的两倍,进一步增强京师的防御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一方面能够为众多百姓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解决民生问题;
另一方面则鼓励商户们踊跃捐银参与建设,并承诺给予他们未来十年免征赋税的优惠待遇。
如此一来,既能避免耗费大量朝廷财政资金,又可有效地推动工程进展,同时还强化了京师的城防体系,可谓一举多得。
用钢筋水泥将路面加固,修建民房,商业房,同时将道路修出去,修到隔壁的州县。
此外,赵桓深知水泥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对于国家建设和民众生活的重要性,于是他精心策划并派遣了大批使者前往国内的每一个州县,不遗余力地宣传水泥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这些使者们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不仅需要详细介绍水泥坚固耐用、易于施工等优点,还要展示使用水泥建造的各种建筑物实例,以激发人们对其广泛应用的兴趣。
然而,赵桓非常清楚,像水泥这样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必须受到严格管控。
为此,他下令所有关于水泥用途的情况都要由官府全面把控和详实记录。并且明确规定,水泥的制造权只属于他旗下的工厂,严禁任何私人或其他机构擅自生产。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赵桓担心一旦水泥技术外流至国外,敌国若将其用于军事防御工事,那么本国的火炮攻击将会面临巨大困难。
在关注民生问题时,赵桓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远见卓识。他在军事学院附近设立了一所专门致力于研究农事产品的民事学院。
为推动农业领域的创新与进步,赵桓不惜耗费巨资从神秘的系统中购入大量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种子以及优质化肥,并投入到相关科研项目之中。
他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试验,能够筛选出最适宜当前时代气候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种植,从而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国内的科技发展亦是日新月异。尽管蒸汽机尚未成功研制,但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橡胶材料作为关键部件。
面对这一难题,赵桓当机立断再次动用系统资源,采购所需橡胶,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勉强制造出了十几台蒸汽机以供试用。
值得一提的是,造船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海船制造方面,进展尤为迅猛。
原本仅适用于近海航行的战船逐渐朝着能够远航大洋彼岸的方向不断演进。而这一切成果背后离不开赵桓的特别关照与悉心指导。
他一直心心念念想要早日占领遥远的美洲大陆,因此大力督促造船工匠们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船舶性能,以便打造出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实现自己宏伟的战略目标,这样才有大量的橡胶。
整个大宋就像一个机器一般快速的运转,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一队金国的使者来到了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