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吃完早餐就往街上去。
也许是三十文的粮价与原本的一两银子一斤相差太过悬殊,家中早就没粮的百姓个个出动,担心买不到粮的,甚至一家几口都分散出去,一家人分头在几个地方排队买粮。
这样一来,排队买粮换粮的人比排队领粥的人还多,施粥点的压力少了很多。
春桃逮着小蛮就吐槽:“昨天我说的没错吧!老是担心别人吃白食,你是白担心了。”
家家的米缸都空了,百姓们担心官府出的通告朝令夕改,担心明天粮食就没有了。孰轻孰重,每个人心里都有算盘,肯定是想着先把自家的米缸填满,这样以后才有饭吃。哪里还会花一天时间去排队,领那不花一个铜板的一碗白粥。
小蛮呵呵笑,虽然自己理亏了,但还是觉得很高兴:“这样也好。”
看到百姓们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不争不抢,原本预料的情况完全不同,他忍不住小声嘀咕:“没想到百姓们这么老实,饿着肚子还这么讲规矩,连插队的人都没有。”
还没等有人搭话,旁边马上有个婆子应道:“看小姑娘你说的,我们浔阳城的人哪个不是老实本分的?要不是这两年狗官们不干好事,害苦了百姓,我们的规矩比京城的小姐夫人们做得还好呢。”
婆婆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嗓门也大得很,其他人听了都跟着笑,有的人还回应说:“那是!”
这话说到他们心里去了。
离景春熙不远的一个妇人跟着笑了一下,才指着前面小声说:“小姑娘刚来的吧?刚才前面站着拿棍子的人说了,谁要敢起哄、争抢、插队,马上清理出去,让他有银子都买不到粮,谁敢去冒这个险?”
景春熙看向前面一左一右拿棍子的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可不就是他们的护卫吗!
总算是放心了,景春熙招呼他们几个:“走了!”
糖霜一面往前走,一面说:“那护卫平时看到我就笑,样子和善得很,现在那副样子更好笑,回去我得跟他学学。”
惹得小蛮和春桃都轻笑出声。
他们直奔靠城东最近的南门,发现已经没有他们原来进城时那种景象,进出的人都没有,冷冷清清的。
城门附近也早就没有了那些缩头缩脑、一心想要往外冲的百姓和小乞丐。
那两张通告完完整整地贴在墙上,没有一点损坏,也不见一个围观的人。
小蛮说:“有粮有粥,也没人想外逃了呢!”
马上被糖霜呛了一句:“有吃有穿,谁还想着外逃?落叶归根知道吗?但凡活得下去,就没人想走。”
春桃也跟着说:“呵呵,平时真是小看了糖霜,这嘴可厉害着呢。”
糖霜马上一努嘴:“哼!”模样自豪得很。
景春熙却想:衙门里的那些狗官果然不顶用,居然没人敢质疑,也不敢横加阻拦,更不敢出来夺粮抢粥,怕是都躲到娘胎里去了。
也省得她担心了。
“小姐,你们在这等着,我过去探探。”
半天没看见城外有人进来,城里也没人要出去,小蛮忍不住了,脚痒就想跑。
“我跟你去。”
马上得到了糖霜的响应。看到小姐没有制止,两个人就手挽手、前后摇摆,动作同步协调得像是姐弟一般,往前去了。
景春熙往两边看了看,看到不远处的十字街口就有一处卖粮的点,正想走过去看看。
春桃也看见了,忙不迭地说:“小姐你看,衙差也来买粮呢!要是我,就不卖给他。”
那衙差裤子都没换,只是套了件家常的黑色衣服,这都被春桃眼尖看见了。
景春熙笑了笑,倒是觉得这是个好现象,说明衙门里当差的,也并不怀疑这两张通告的真实性。
只是她有点纳闷,据小蛮得来的消息,郡守府和县衙都已经把那两个狗官的尸体拉了回去。
照理说那批好东西被劫持,官印又不见了,按理说他们应该知道被人动了手脚。难道都没想过要全城搜一搜贼人?剩下的那些官员不怕担责吗?还是另有打算?
不过劫持那么大的动静,想来聪明点的官员也不会以为是百姓在作乱。怕是以为朝中的对手发现猫腻,已经开始动手了吧!黑吃黑,所以不敢闹大?再闹大些,皇上肯定知晓,那狗太子就暴露了。
嘿,这么一想,景春熙不由内心一阵舒爽。
至于大善人施粥、平价卖粮,就不知道官府里那些人怎么想了,不过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百姓们能吃上饭,整座城又安安静静的,挺好,省得她还得花尽心思去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