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那高耸坚固的城墙,终究还是抵挡不住明军如潮水般汹涌的攻势,在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中,城门被轰然撞开。
五万身经百战的明军士兵如猛虎下山一般,迅速地涌入了这座曾经繁华无比的城市。
城中的百姓们得知是自己同族的军队前来解救,纷纷涌上街头,夹道欢迎着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
他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情,因为长久以来,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的日子让他们倍感压抑,如今终于看到了重获自由的希望。
陈风和常遇春并肩而立,望着眼前这激动人心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
陈风拱手对常遇春说道:“常将军,明王命我二人在此接应大军,您一路上辛苦了!”
常遇春豪爽地大笑一声,回应道:“哈哈,不辛苦,能为大明开疆拓土,这点累算得了什么!还要多谢二位兄弟前来相助啊。”
常遇春成功攻占洛阳之后不久,北伐大军的主帅徐达同样带领着五万精锐之师迅速跟进。
当他见到常遇春时,不禁竖起大拇指夸赞道:“老常啊,你可真不愧是咱们大明的猛将,这才不到三天时间,竟然就如此顺利地攻下了洛阳城,实在是令人佩服!”
常遇春谦虚地笑了笑,表示这全赖众将士齐心协力以及百姓们的支持。
此时的北伐大军可谓是势如破竹,一路连战连捷。
汤和、李文忠、朱元璋三位将军各自率领五万兵马,兵分三路,分别向着河北、山西与陕西进发。
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战斗,他们相继攻克了许多重要城池,将敌军打得落花流水。
随着战局的不断推进,明军逐渐占据了关中地区,并牢牢地控制住了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
这片广袤的土地从此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而张无忌的版图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毫无疑问,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之中,明军之所以能够屡次取得令人瞩目的胜利,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便是那支神秘而强大的神机营。
这支奇兵宛如战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无尽的光芒与力量。
每一名神机营士兵皆装备精良,他们手中所持有的火铳和火炮,皆是当时最为先进、威力巨大的武器。
这些火铳经过精心打造,枪管光滑笔直,火药装填精确无误,一旦扣动扳机,便能喷射出致命的弹丸,如疾风骤雨般席卷敌人的阵线。
那些火炮更是庞然大物,炮身厚重坚固,炮弹硕大威猛,发射时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给敌军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神机营的将士们已然将自身武装到了牙齿!
他们身着坚不可摧的铠甲,头戴锃亮的头盔,手持犀利的兵器,背负充足的弹药,仿佛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
无论是面对高耸入云的城墙还是固若金汤的堡垒,神机营总能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精湛的战术技巧,撕开敌人的防线,成为一把名副其实的攻城利器。
宏伟壮丽的大都皇宫之内,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弥漫着紧张而凝重的气氛。
元顺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他眉头紧皱,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震惊之色。
一旁站立着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这位年轻的储君同样面色苍白,嘴唇微微颤抖着,显然被刚刚传来的消息所震撼到。
大殿之下,汝阳王与王保保二人也是神情肃穆,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和惶恐不安。
汝阳王紧握着拳头,心中暗自思忖:“这明军竟然如此迅速地攻占了关中地区,实在是出乎意料啊!”
王保保则咬着牙关,暗恨自己未能及时察觉明军的动向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
一时间,整个皇宫仿佛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只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响起的轻微咳嗽声打破这份宁静。
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阴霾,对于未来局势的发展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这时,一名宦官急匆匆地步入大殿,尖细的嗓音划破了沉默:“陛下,急报!明军势如破竹,已逼近黄河岸边,似有意图渡过黄河,直捣大都!”
元顺帝闻言,脸色骤变,手中的玉玺几乎脱手。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凌厉地扫视四周,仿佛要在这金碧辉煌却又摇摇欲坠的宫殿中寻找一丝依靠。
“怎会如此之快?!”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更是身子一晃,几乎要跌倒,幸好身旁的太监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的眼中满是惊恐,似乎预见了即将来临的末日。
汝阳王与王保保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汝阳王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明军势大,大都已不再是安全之地,为保我大元皇室血脉,臣建议迁都!”
王保保也附和道:“是啊,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皇室安稳,我大元总有东山再起之日。”
元顺帝闻言,目光闪烁不定,显然在权衡利弊。
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似乎在诉说着这个王朝的苍凉。
终于,元顺帝长叹一声,缓缓坐下,声音中带着无尽的疲惫:“迁都……也好,也好。只是这迁都之事,需从长计议,不可仓促行事。”
汝阳王点头,心中却已有了计较:“陛下放心,臣愿亲自督办此事,确保迁都顺利进行。”
王保保也请缨道:“臣愿随父王一同前往,誓死保卫皇室安全。”
元顺帝看着眼前的两位忠臣,心中稍感安慰。
此刻的大都已不再是那个令四方朝拜的圣城,而是成为了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
迁都,或许真的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迁都之路又岂会平坦?明军的铁蹄声已在黄河岸边响起,仿佛随时都会踏碎这片古老的土地。
元顺帝深知,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否则他就成为了亡国之君,明军阶下之囚。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元顺帝秘密召集朝臣商议迁都事宜。
朝中的腐败之气早已根深蒂固,许多大臣只关心自己的私利,对迁都之事敷衍了事。
更有甚者,暗中与明军勾结,意图在大元覆灭之际捞取最后一笔好处。
元顺帝对此心知肚明,却已无力回天。
他只能寄希望于汝阳王与王保保,希望他们能够忠诚地执行迁都计划,保护皇室安全逃离这即将崩塌的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