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拖着像灌了铅的双腿,走在广州灯火辉煌却又透着丝丝寒意的街头。霓虹灯闪烁,映照着他满是疲惫与迷茫的脸。他抬头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心中五味杂陈。打拼多年,公司里那些晋升的机会,像泡沫一样,看似近在咫尺,却一次次在指尖破碎。微薄的薪水,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连房租和一家人的基本开销都难以支撑。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程宇低声喃喃自语,声音被街头的喧嚣瞬间淹没。他想起早上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他,小声说:“爸,学校要交餐费了。”房东又发短信三个月没交房租了。
回到那狭小昏暗的出租屋,程宇瘫坐在破旧的沙发上,目光呆滞地盯着天花板。回想起刚到广州的自己,意气风发,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可现实却一次次将他狠狠击倒。
突然,手机屏幕亮起,是多年好友李明打来的电话。“程宇,最近咋样啊?”李明关切的声音传来。程宇苦笑着说:“还能咋样,就那样呗,工作没起色,家里一堆事儿。”李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给你说个事儿,说不定能帮你改善现状。我最近在用一个AI工具,可厉害了,能帮着写文案、做报告啥的,效率可高了。你要不试试?”程宇听着,心里一动:“真有那么神?这东西咋用啊?”李明耐心地给他介绍起来,程宇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琢磨,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几天后,程宇坐在电脑前,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仔细研究着AI工具的使用方法。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给李明打电话:“明子,这AI生成的内容有时候不太对路啊,咋调整呢?”李明在电话那头指导着:“你得把要求说得更具体些,它就能生成更符合你需求的东西了。”在李明的帮助下,程宇渐渐掌握了这个工具的使用技巧。
随着对AI工具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程宇心中的想法愈发坚定——利用AI工具和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阅历,申请成为百度答主。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李明,李明听后,兴奋地说:“阿宇,这主意不错啊!凭你的经验,再加上这AI工具辅助,肯定行!”程宇却有些担忧:“我就怕知识不够全面,百度答主得回答各种问题呢。”李明鼓励他:“怕啥,不懂就学呗,你这么努力,肯定能克服困难。”
于是,程宇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每天下班后,他就坐在书桌前,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查阅各种资料。遇到专业术语不懂,他就打开百度搜索,还会在各种专业论坛上发帖求助。有一次,他被一个金融术语难住了,在论坛上发了求助帖后,焦急地等待回复。终于,一位热心的网友回复了他,详细地解释了这个术语的含义。程宇如获至宝,连忙回复:“太感谢您了!您这解释太清楚了,我一直弄不明白,这下可算懂了。”
除了知识储备,程宇还在努力提升答题技巧。他在网上搜索其他优秀答主的回答,认真研究,还会自言自语地模拟答题场景:“假如有人问怎么处理同事关系,我得先站在对方角度分析问题,然后再给出具体建议……”
几个月后,程宇终于迎来了申请百度答主的时刻。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填写申请表格,提交了自己的资料。
终于,审核结果出来了。程宇双手颤抖着点开邮件,看到“审核通过”四个字时,他眼眶瞬间红了,大声喊道:“宝宝,我通过了!”8岁女儿美玲也激动地跑过来,两人紧紧相拥。
成为百度答主后,程宇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一天,他收到一个问题:“我刚入职一家新公司,感觉很难融入,怎么办?”程宇认真思考后,开始回复:“刚进入新公司,有这种感觉很正常。首先,你要主动和同事打招呼,找机会和他们聊聊天,比如问问工作流程或者公司的一些情况……”很快,提问者回复了:“太感谢您了,您的建议太有用了,我感觉有方向了。”程宇看着回复,心里满是成就感。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一天,程宇在答主交流群里看到有人说:“有些答主肯定是靠AI工具答题,自己没啥真本事。”程宇看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私下联系了这位质疑的答主,诚恳地说:“我确实用AI工具辅助,但每一个回答都是我结合自己经验认真思考的。我们做答主,不就是为了真心帮别人解决问题吗?”对方听后,沉默片刻说:“是我太片面了,看了你的回答,确实很有深度,是我误会了。”
如今,程宇在百度答主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他经常和其他答主交流经验:“我觉得我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站在提问者的角度,用最通俗易懂的话去解答。”其他答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程宇知道,自己的逐梦之旅还在继续,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他,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已经找到了照亮自己前行道路的那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