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范府门前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洒下一片暖黄的光晕。
刘大管事身着深青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素色腰带,虽已年过五旬,但身姿依旧挺拔。
他站在大门处,目光不时望向远处,眉宇间透着几分焦急与期待。
远处传来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刘大管事眼睛一亮,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迎了上去。
车队缓缓停下,柳清漪从马车中探出身来,一袭淡紫色绣花长裙,外披一件银狐毛斗篷,显得端庄而温婉。
她微微一笑,眼中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从容。
“夫人,你们回来了,路上一切顺利吧?府里已备好晚膳。”刘大管事恭敬地行礼,语气中满是关切。
柳清漪轻轻点头,声音柔和:“一切都好,大管事辛苦了。”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后方陆续下车的众人。姨娘们身着各色锦缎衣裙,丫鬟们则穿着素雅的襦裙,嬷嬷们扶着年幼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下了马车。
孩子们的脸上带着倦意,却依旧难掩兴奋,叽叽喳喳地说着路上的趣事。
“赶路大家都辛苦了,用膳后早些歇息吧。”柳清漪温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众人纷纷应和,随后在丫鬟的引领下,缓步走进府中。
---
翠竹院内,晚膳过后,柳清漪坐在厅中的紫檀木椅上,手中捧着一杯热茶,茶香袅袅,氤氲在空气中。
如意轻步走进来,低声请示:“夫人,胡姨娘求见。”
柳清漪微微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她放下茶杯,轻声吩咐:“请她进来吧。”
胡姨娘身着浅粉色绣花襦裙,外披一件薄纱披肩,步履轻盈地走了进来。
她眉眼如画,唇边带着浅浅的笑意,向柳清漪盈盈一礼:“妾身给夫人请安。”
柳清漪微微一笑,抬手示意她坐下:“胡姨娘不必多礼,坐下说话吧。”
如意端来一盏清茶,轻轻放在胡姨娘手边,随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掩上了房门。
“说说来意吧。”柳清漪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目光平静看向胡姨娘。
胡姨娘抿了抿唇,眼中带着几分试探,轻声道:“妾知道瞒不过夫人。
妾身今日来,是为了嫣然的事。”
柳清漪闻言,眉头微微一蹙,放下茶杯,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悦:“哦?周姨娘找你说清了?”
胡姨娘连忙摇头,神色有些慌乱:“不,没有。是妾身自己的主意。
夫人也清楚,妾身尚未孕育子嗣,自打动了要孩子的心思,看府里的孩子便怎么都看不够。”
说到这里,她的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意,似乎想起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模样。
柳清漪沉默不语,目光微垂,似在思索什么。
胡姨娘见状,心中有些打鼓,暗暗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继续说道:“是妾身冒昧了。
但妾想着嫣然那么小的孩子,还是放在身边教导才好。”
柳清漪轻轻按了按眉头,神色间透出几分疲惫与烦忧。
范嫣然的事情,确实让她颇为头疼。
原本是想让她在农庄吃点苦头,磨磨性子,可如今却发现事情远非她所想的那么简单。
“如今我也拿不定主意,事情有些复杂,暂时我也与你说不明白。”柳清漪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胡姨娘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在她心中,柳清漪一向是运筹帷幄、无所不能的主母,如今竟也有拿不定主意的事?
柳清漪见她神色,忽而展颜一笑,故作神秘地说道:“不过,现在倒是有一个好消息。”
胡姨娘眨了眨眼,好奇问道:“除了普及学堂推进顺利一事,府里居然还有喜事吗?”
柳清漪掩唇轻笑,眼中带着几分促狭:“你呀,马上要得偿所愿了。
快的话,指不定年前就可以怀上孩子。”
胡姨娘先是一愣,随即脸上浮现出狂喜之色,声音微微发颤:“夫人,是老爷要回来了吗?”
柳清漪点点头,语气温和:“也就几天的光景吧,你也做好心理准备。”
胡姨娘低下头,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娇羞不已:“是,夫人。”
---
窗外,月色如水,洒在翠竹院的青石小径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辉。
屋内,茶香袅袅,两人的对话在静谧的夜色中渐渐消散,只留下淡淡的温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