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上实验课——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天幕下的人对于乙酰水杨酸这个难读的名字一点也不明白是啥意思,就是看个热闹。
看朱姑娘做实验说不定挺有意思的。
而孙思邈便是想起这个乙酰水杨酸和朱清谷吃的那些药的名字很是相像,这个会不会也是药?
那些西药难道便是这么来的?
孙思邈赶紧招呼医馆里正在整理典籍的医工出来一起观看,“这个乙酰水杨酸很有可能就是那些西药。”
“我看也是!”旁边的医工接触到这些信息也是大感兴趣,便是打算聚精会神的看,还要记录下来。
而稍后出现的天幕之上出现的字,用来解释的那种,就会告诉他们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白色晶体,熔点135c,微溶于水。}
{对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
{早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就有人从柳树当中提取了水杨酸,发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以及消炎作用,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而水杨酸和乙酸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就不再有刺激作用,但可以在肠道当中水解成为水杨酸。}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天幕下的人纵使不明白这个名字的含义,但也知道这个东西是可以拿来治病的!
“竟然是这样好的药!”张仲景也是亮起了眼睛,手中的笔哗哗的落墨在最近新得的纸上,“从柳树中来……”
“《神农本草经》中也说柳华味苦寒,可清热解毒、平肝止痛,想来也是因为里面有这什么水杨酸的缘故。”
至于为何叫做水杨酸,肯定是因为去芜存菁,而那精华说不定就是水杨酸了。
若是他们也能够去芜存菁,那许多药不就更加有效了?
但柳叶、柳絮、柳树皮又有不同的功效,也不知道这水杨酸是从哪处炼制出来?
一说到药,天幕下不少医工医者都倍加专注起来,就连一些生病的病人都渴望的看着天幕。
是人就会生病,人总是想要活的,所以药同样也重要。
而朱清谷她们来到实验室之后,就马上穿上了实验服,团团的围坐在实验室前面靠近黑板的位置。
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便是迈步走入,直接就在黑板上画出了实验路线,并且对着下面的学生开始讲解合成实验的注意事项。
天幕下的人也听不懂,就是和朱姑娘一样先记着。
至于什么摩尔什么的单位他们也不明白,都是云里雾里的,一些人看了一些就没有什么耐心了,但依旧有一部分在继续看,还有一些人就完全是看热闹。
系统还在监视着点数的使用和产出,目前的产出还是可以覆盖使用的成本,它便是继续直播下去。
实验室里的所有学生都熟练的先去称量药物。
打开了通风橱的抽风之后,便是打开水浴锅的开关,将温度设定好。
朱清谷去挑选了一个容量100ml的三颈烧瓶,还有50ml的锥形瓶、球形冷凝管等等,提前加热水浴锅,设定好温度。
马上又去量取7g(0.05mol)的水杨酸还有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
一切都是按部就班的。
而且和平时直播的时候总是笑着的模样截然不同,这个时候的朱清谷是比较严肃和认真的。
称量好之后加入三颈烧瓶当中,缓慢滴入十滴浓硫酸。
刚才浓硫酸一拔盖子出来,就发烟了,实验室量取浓硫酸的学生个个都是小心翼翼的,他们就知道这绝对是很危险的。
有些药需要蛇,抓蛇也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做什么事情都有危险性。
加入浓硫酸之后,朱清谷便是扭动了旋钮,放入瓶中的转子,就在磁力感应的作用下,自动的搅拌起来。
实验室上都有时钟,需要反应20分钟。
和她一样,他们都在等待,这个时候大家也是松快了一些。
朱清谷也看了一眼刚才系统的科普,将乙酰水杨酸的一些信息都科普出去,现在天幕下关注这件事情最多的还是医者、病人之类,又或者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
她又是让系统在上面标注了引导性的科普,比如说水浴锅、里面的磁力转子,很多人对于磁力这方面也有兴趣。
还有烧杯、锥形瓶的作用、三颈烧瓶等等……
又或者是合成出来的药也不能马上吃,因为纯度问题,纯度不纯,里面出现的杂质对于人来说很有可能就是有用的药转瞬之间就变成毒药。
本来还想要以后找机会去模仿天幕之上的药的人一下子也噤若寒蝉,虽然他们也模仿不了就是了。
朱清谷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少好奇的人,还有动手能力强的聪明人,她便是让系统多番叮嘱,又把风险写到上面。
如果真的还有人不要命了去模仿,那真的就是好言难劝想死的鬼。
再说了没有专业的设备,也不知道自己合成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二十分钟之后,她将反应好的液体倒入烧杯当中,冰水浴冷却,渐渐的就析出了晶体。
让天幕下的人觉得有些神奇了,就像是之前短视频里煮盐那样。
水少了,就会有那些白白的东西出来。
但是步骤还没有完,在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之后,就不断地有气泡产生,然后拿去抽滤。
抽滤利用真空把固体和液体分隔开来,可以说是十分神奇了。
“要是能够有这样的仪器,用来制取一些药粉的时候,也是十分方便了。”一些医者很是渴望。
这到底是用什么原理,让不少人产生了探究的心。
一时之间,天幕之下竟然有不少人生出了对‘格物’的兴趣。
不过这种‘格物’和传统的‘格物’有些不太一样,而是更加想要贴近一个事物从产生到发展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