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头对干果铺老板说:“老板,给我拿些最好的龙眼干。”
老板笑着问: “哟,赵老弟,这是家里有啥喜事?”
赵石头憨厚的笑了笑:“我家瑞宝要去上私塾啦,这是准备给先生的六礼。”
老板一边称着龙眼干,一边夸赞:“好事啊!瑞宝那孩子聪明伶俐,将来肯定有出息!”
回到家,赵石头将买来的东西一一摆在桌上,田青青仔细检查着,不时提出些意见。
田青青轻声说:“石头哥,你把家里存放的红枣,拿出来再挑挑,把那些有虫眼的不好挑出去。”
赵石头应道:“好嘞。”
接着,田青青又开始为瑞宝缝制长袍。她坐在窗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她手中的针线上下飞舞,眼神专注而温柔。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她对儿子的期望。
赵石头坐在一旁,帮忙整理着线头,忍不住问道:“青青,你说瑞宝去私塾能适应吗?”
田青青笑着说:“石头哥,咱瑞宝这么机灵,肯定行的。就是以后的花费,肯定会越来越多,咱还得再加把劲多挣些。”
赵石头信心满满地说道:“青青,你放心,我打算继续去山里多采些蘑菇,这阵子蘑菇长得正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田青青突然想起什么,对赵石头说:“石头哥,你去二哥二嫂家问问,他家言儿比咱瑞宝还大一岁,不知道有没有送言儿去私塾的打算。他家现在也不差钱,要是想去,过几天让二哥跟你一块送两个孩子过去,路上也有个照应。”
赵石头应了一声:“行,我这就去。瑞宝,你乖乖跟你娘在家,爹去趟你二叔家。”说着,摸了摸瑞宝的头,转身朝着赵二石家走去。
到了赵石家门口,赵石头抬手敲了敲门,喊道:“二哥二嫂,在家不?”
门“吱呀”一声开了,王大丫瞧见是赵石头,热情地招呼:“哟,是三弟啊,快进来,你二哥刚从地里回来呢。”
赵二石闻声从屋里出来,看到赵石头,咧嘴笑了笑:“石头,啥风把你吹来了?快坐。”
赵石头坐下后,也不兜圈子,直接把来意说了:“二哥,二嫂,我和青青打算送瑞宝去镇上李秀才的私塾念书。我寻思着言儿也到了读书的年纪,你们有没有这想法?要是有的话,咱过几天一块送孩子去,路上也能互相照应。”
赵二石挠了挠头,面露犹豫之色:“石头啊,这读书是好事,可我听说那私塾学费老贵了,咱家里虽说比以前宽裕些,还在镇上买了一个铺面,可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还真有点舍不得。”
王大丫在一旁也附和:“是啊,而且言儿那性子,调皮捣蛋的,我怕他去了私塾坐不住,学不到啥东西。”
赵石头耐心劝说:“二哥,二嫂,这读书可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大事。你们现在又不是没钱,可不能在这上头省钱。李秀才学问好,说不定言儿去了,被先生一调教,就收了性子,好好学习呢。再说了,瑞宝和言儿从小玩到大,他俩一块去,彼此也有个伴,互相鼓励着,肯定能学好。”
赵石和王大丫对视一眼,有些心动。赵二石问:“那这私塾一年得花多少钱啊?”
赵石头把田勇说的费用和准备事项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
王大丫听完,心疼地说:“乖乖,这一年下来得十两银子呐!”
赵石头忙说:“二嫂,你想想,要是言儿读了书,以后有出息了,咱这钱不就花得值了?说不定还能光宗耀祖呢。”
赵二石沉思片刻,咬咬牙道:“行嘞,石头,你说得对。为了言儿的将来,咱拼一把。就按你说的,过几天咱一块送孩子去私塾。”
王大丫也点头同意:“那就这么说定了。这几天我得给言儿好好准备准备,做两身新衣衫,买齐那六礼和拜师谢礼。”
赵石头见说服了二哥二嫂,心里高兴,又叮嘱了几句:“二嫂,这六礼可得买好点的,衣衫也别马虎。私塾里都是家境不错的孩子,可不能让言儿被人看轻了。”
王大丫笑了笑:“放心吧,三弟,我心里有数。”
赵石头又和赵二石夫妇聊了会儿孩子的事儿,这才起身告辞。
回到家,赵石头把和二哥二嫂商量的结果告诉了田青青。田青青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言儿和瑞宝一起去,我也放心些。这几天,咱们也赶紧给瑞宝准备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田青青给瑞宝缝制两身新长袍,一身质地精良的蓝色细棉布和一身月牙白的长袍,一针一线缝得极为用心。
赵石头则四处奔波,精心挑选拜师礼,每一样都选得仔细,务必保证品质上乘。
日子一天天过去,瑞宝他们入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到了送孩子去私塾的日子,一大早,赵二石就带着言儿来到了赵石头家。言儿穿着崭新的长袍,头上戴着方巾,虽然努力想摆出一副稳重的样子,可眼神里还是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好奇。瑞宝也是一身宝蓝色的新棉袍,头戴同色方巾,小脸绷得紧紧的,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
赵石头和田青青看着两个孩子,满心都是欣慰和期许。田青青蹲下身子,帮瑞宝整理了一下衣领,轻声嘱咐:“瑞宝,到了私塾要听先生的话,好好学习,知道吗?”
瑞宝用力地点点头:“娘,我知道了。”
赵二石还是有些担忧:“石头,你说这孩子去了私塾,真能学到本事吗?”
赵石头信心满满地说:“二哥,你就放心吧。李秀才学问好,教学又有一套,只要孩子们肯用心,肯定能学好。”
赵二石感慨道:“也是,咱小时候没这条件,现在可不能让孩子走咱的老路。”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了镇上。私塾坐落在镇里一条幽静的小巷里,青砖灰瓦,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赵石头上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探出头来。
书童问道:“请问你们是?”
赵石头连忙拱手:“小哥,我们是来送孩子上学的。这是我家瑞宝,这是我二哥家言儿。我们听闻李秀才学问高深,特地带孩子来拜师求学。”
书童打量了一下两个孩子,点点头:“请进吧,先生正在书房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