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敌对的势力的地盘,和珅还是镇定自若的,毕竟他代表的可是天朝,风范还得有。
对面的李狗儿的等人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官。
先前在河南的时候,这满清朝廷派遣过刘墉来谈判。
不过对于那个驼背老头,他们没有好感。
人长得丑,还驼背,说话语气还冲,官职也不大,不像今天这位,整个人看上去圆滚滚的,笑容和蔼。
尤其是听到一旁的秀才提醒说,这是当朝军机大臣,皇帝膝下最宠爱的大臣和珅和大人时,众人感觉到被受到了重视。
军机大臣来我们这里无非是议和之事的吧。
对于议和,李狗儿也很赞同。
毕竟能活一天是一天,能继续享福享一天,尤其起义军目前需要囤积银两购买火器,需要时间。
满清朝廷提出议和正合众人意见。
“不不不,我和某人这次奉皇命过来不是议和,是招抚。”
“有什么不一样吗?”李狗儿小声问道旁边的李秀才。
“大帅,性质不一样,一个是平等关系,一个是主仆关系。”
李狗儿呵呵一笑。
嘲讽道:
“你们大清的乾隆皇帝还是那么好面子。
招抚……如今打不过了就来个招抚,这主意还真是不错。”
“咳咳,你不要狂妄,朝廷的汉八旗不是摆着玩的。
如果你同意招抚,咱们就暂且可以相安无事。
如果不同意,汉八旗的兵锋。”
李狗儿也不是蠢货,他知道和珅此番言语是吓唬人。
“你们大清的皇帝,害怕我们,更害怕汉八旗吧。
别在这给我唬人,招抚就招抚。
你也不用多说什么,现如今这局势我们自个心里都清楚,都不动的好。”
乾隆需要时间来整顿满八旗军务,同时也借着招抚,驳回汉八旗的扩建,李狗儿这边需要时间购置精良武器,所以只能是这个结局。
三方相互钳制。
和珅在李狗儿的军营中继续行走着,和几人商量招抚之后的名号,还有以什么为分界,多少年不得妄动。
徒步间,不由得看到了起义军军营巨大的变化。
只见不时的有箱子抬进来。
李狗儿住的是南京都督府。
好家伙。
门口站岗的士兵,手里不再拿的是长矛刀剑,而是长枪。
这一点细微的变化,被和珅敏锐的察觉到。
可以说明如今起义军也因为襄阳城的战役,重视火器起来了。
早就听闻襄阳城之战,一场原本艰苦无比的攻坚战,愣是被赵清廉用上千支的火枪还有五十门的红衣大炮给打成了碾压战。
整个战役最大的功臣就是这火器了。
曾经不知道多少次,连他都向皇帝觐见过,洋人的火器强大,应该大量采购,同时发展改进原有的火器,让火药发扬光大。
但这样的主意,还是被万岁爷驳回了。
而他老人家的理由很简单,怕火药在中原发扬光大,怕汉人掌握火器,对统治构成威胁。
万岁爷从来都是这样,不开关贸易,不重视火器。
都如今这步田地了,连起义军这边都在购置火器,他老人家还在无动于衷。
“和大人?和大人?”
李狗儿的手在和珅的面庞晃荡了下,和珅这才把目光从站岗士兵身上背着的火枪挪开,继续往殿里面走。
后续谈话中,和珅也是无意间看到了被李狗儿别在腰间的一把短枪火铳,质地精美,表面还镀金。
如此对比下来,敢情当今装备最差的是朝廷的满八旗军队了啊?
“看来你们真是发财了。”和珅指了指李狗儿腰间的火铳。
“哈哈哈,也就这样把了。谁让那些地主老财,乡绅士族有钱呢,他们的钱就是我们的钱。
我们对着这些人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不像你们腐朽的朝廷,永远都是再苦一苦百姓,一万个百姓的钱财,能顶上一个地主老财的钱财就不错了。
朝廷干嘛老是本末倒置啊?那么多胀款不去查抄,还要苦一苦百姓。”
和珅尴尬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