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一天后,农忙继续。
接下来的任务是收稻子。
南杨村位于江淮之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水稻种植。村民们普遍喜欢吃大米,因此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一年通常种植两季,部分地区甚至能种三季。
然而,由于花山公社每年分配的化肥有限,农家肥也不够用,南杨村大多只能种植两季稻。
现在要收割的就是晚稻。
割稻子是南杨大队秋收中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关系到全村人的口粮,因此全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把力气的,都绑起袖口,戴上草帽,挂上毛巾,拿着镰刀下地割稻子。力气小的,像龚秀兰这样的下乡知青,大多被照顾着,只要负责捆稻穗就行。年龄小的,像杨铁柱、周小梅这样的小孩,就被安排跟在后面负责捡掉落的稻穗。
而白夏夏这次被分配的任务是捡稻穗和晒稻谷,大队长依旧一如既往地照顾她。
龚秀兰和蒋玉珍被分配到一组,一人负责抱稻穗,一人负责捆稻穗,两人交替着来。蒋玉珍想着一次多抱点,可以少来回几趟,于是抱了一捆比她还高的稻穗往田埂上走。来回几次都没问题,但或许是抱得太多了,时间一长,她突然腿一软,摔倒在地,稻穗也撒了一地。
一直关注着这边的杨林看到了,立刻把镰刀一扔,赶忙跑过来扶起蒋玉珍:“蒋知青,你没事吧?”他语气中满是关心。
龚秀兰这时也注意到这边的情况,飞跑过来,问:“玉珍?怎么样?你还好吗?”
蒋玉珍摇摇头,说:“我没事,刚刚腿软了一下,现在没事了。”她脸上带着一丝尴尬,但眼神中透着坚韧。
杨林不放心,说:“要不你先去田埂上休息一下?我跟龚知青帮你把稻穗送过去,你负责捆就好。”他眼神中带着一丝坚持。
龚秀兰也连忙点头说:“玉珍,你去休息一会吧,我跟杨同志一会儿就弄好了。”两人手脚麻利地开始干起来。
蒋玉珍不想拖后腿,就抱了一些稻穗去了田埂上。
龚秀兰不动声色地说道:“杨同志,没想到你对玉珍这么关心啊。”
杨林担心坏了蒋玉珍的名声,立马否认道:“龚知青,这话你可别乱说啊!换了任何一个人,我看到都不会坐视不管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女孩子的名声格外重要。
龚秀兰笑着反问:“那如果摔倒的是我呢?你也会来扶我吗?”
杨林顿了一秒,回道:“不论是谁,我都会扶的,你也一样。”
龚秀兰听后,笑了。她没有再多说什么,继续干活。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温柔。
稻穗收割好后,陆续被挑到了晒谷场。大家会用木杈子把稻穗秧子摊在场上晒干,然后用拖拉机拉着套好木架的石磙,满场转圈碾压稻穗,使稻谷脱落。
石磙一般是用大青石或硬砂石做成的,呈圆柱体,一头大,一头小,两头有磙眼,使用时会给磙眼套上木架。以前没有拖拉机的时候,大家都是用牲口或者人力去拉石磙。如果用牲口拉石磙,一般会先给牲口蒙上眼睛,防止它转晕,还会把它的嘴巴套上,防止它偷吃稻穗。不过,现在条件好了许多,基本每个大队都有一辆拖拉机,没有的也会到公社去借,所以用牲口磙稻的很少。
在拖拉机碾压稻穗的时候,边上也会有人在拖拉机经过之后,立刻用木杈子把被压实的稻穗秧子挑得虚松一些,或者把稻穗秧子翻个面,方便石磙可以全方位碾压,确保每一粒稻谷都能脱粒成功,避免浪费。
等稻谷脱粒成功后,大家会把稻穗秧子挑开。脱了粒的稻穗秧子就变成了稻草,可以用来盖房子、做屋顶,还可以做牲口的口粮、当柴火等,一物多用,是真正的“农家宝”。
大家会把碾好的稻谷放在场地上晒几天,也会安排人夜里看场,防止有人来偷。这活一般都是安排给青壮年男同志的,知青院的男同志们也都被安排上了。女生宿舍的众人再一次感叹南杨大队对妇女同志的体贴。
整个收稻子的过程前前后后用了二十来天,大家也都累得脱了相。可秋收还没结束。大队长说,红薯也可以收了。
“趁现在天气好,还没有下雨,大家抓紧时间,再忙活个十天半个月,把红薯收完,就给大家全部放两天假,让大家好好休息一场。”大队长的话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男的带锹,女的带筐,小孩子们带绳子,全部奔赴新的“战场”,继续抢收。
等秋收一切结束,转眼都到了十一月中旬。大队长如约给了大家两天假。
最近大家确实都累狠了。每天天蒙蒙亮就起来干活,天黑了才回来,大家都是凑合吃点,简单洗漱后倒头就睡。每晚家家户户也都鼾声如雷。
怪不得都说秋收得累脱了皮呢!
白夏夏也觉得自己被晒黑了不少,皮肤粗糙了许多。虽然她没有被安排繁重的农活,但每天顶着大太阳出工,也确实很辛苦。
白夏夏决定第一天先在宿舍好好补补觉,等第二天再去市里把东西处理掉。
第一天,大家都是一觉睡到快中午才起。不过好在年轻,睡一觉也都满血复活了。
到了中午,吴胜利提议道:“大家这段时间都很辛苦,我们今天中午吃顿好的补一补吧?大家觉得怎么样?”
“哪有好的吃啊?”王招娣问,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
“我是这么想的,要么大家一起去乡亲家换点鸡蛋和肉回来咱们自己做?要么咱们中午就去镇上国营饭店吃,到时候大家摊钱和票。你们觉得呢?”吴胜利解释道。
“啊?还要出钱和票啊?”王招娣有点舍不得。
“我同意去国营饭店吃,这次农忙大家都累坏了,乡亲们估计也没剩多少好东西了,不一定能换到。”白夏夏首先表态,主要是她确实馋了,也想放松一下。
“我也同意。”韩孝文看宋青青累得脸色苍白,也想给她补一补。
“我也去。”蒋玉珍主要不想做饭。
其他人也都慢慢同意了,只剩下王招娣还在纠结。
“招娣,你要一起去吗?”宋青青一向跟王招娣走得最近,关切地问。
“我……我也一起去吧,大不了这个月给我弟少寄点东西,应该没事的。”王招娣纠结了半天,最后还是抵不住诱惑同意了。
主要是大家都去,她一个人不去也不好,心里虽然心疼钱,但也想放松一下。
意外的是,这次聚餐,大家居然都觉得非常满意。国营饭店的饭菜虽然简单,但胜在实惠,而且大家很久没有一起出去吃饭了,气氛格外热闹。
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分享着秋收的趣事和辛苦,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这次聚餐不仅让大家的农忙生活得到了放松调剂,也让知青院的氛围更加和谐美好起来。大家还相约下次春种的时候,再来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