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成绩是倒数第一名,但好歹是考中了。
谢清风回村的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他也是深刻地体会到在现代大二期末考试出成绩后室友正好及格时在自己耳边鬼哭狼嚎的心情了。以前只觉得室友们大惊小怪,如今自己也是有这卡线的经历才明白其中滋味。
此刻家中厨房里烟火弥漫,张氏正在炒菜,锅铲在滚滚油烟中快速而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菜发出 “滋滋” 的声响。林娘安安静静地坐在院子一角纳着鞋底,动作娴熟得很。
二人表面上看着在认真地做自己的事情,实际上心神全部都在门口,等待自家宝贝娃回家。
谢清风一踏进家门她们就注意到了。
林娘立马放下手中的鞋底帮谢清风卸下背上的包袱,张氏急忙也把炒了一半的菜端出灶台。
两人眼中满是关怀与急切,想问他考得怎么样了但又怕得到不好的消息再次伤了谢清风的心。
不过房里的二丫可没有她们这么多心思,出来就直接问道,“老弟,考得咋样?中了吗?”
张氏和林娘听到这话手上的动作猛地一顿,随后又赶忙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像是对谢清风的回答满不在乎。可实际上,她们的耳朵都悄悄地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谢清风的任何一个字。
谢清风瞧着家人这有趣的模样,心里觉得好笑极了。
嘴角高高上扬,露出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娘,奶,我中啦!”
随后从包袱里拿出官府给的秀才文书递给张氏看。
“哦哟!”张氏被谢清风递文书的动作给吓了一跳,她不敢接只敢挨着谢清风看。
文书上的字迹密密麻麻,对于目不识丁的张氏来说宛如天书,可文书顶端鲜红的官府印章,她可认识呢!
当年还是新妇的时候她陪同清风他爷去过一次官府办地契,那地契上盖着的就是这红红的印子。
“狗儿还是你拿着吧,奶刚炒完菜,手脏。”张氏边说着边局促地在围裙上反复擦拭双手。
谢清风见自家奶平日一副强势模样,但现在却不敢接这份文书,鼻尖有点酸,硬塞到她手上,“您的手可不脏。”
张氏连忙捧着文书,生怕自己手上的老茧把这纸张给磨出毛边,泪水不受控制地在眼眶里打转。
许久,她才抬起头,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对林娘说道,“林娘,你看,咱家狗儿不比......别人孬!”
林娘眼中同样闪烁着泪光,看着谢清风眨了好几次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这......这真的是从她肚皮里生出来的?!
大羊村并不大,谢清风中秀才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全村。
谢家的族老们一听闻谢清风考中秀才的消息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兴奋劲儿简直要冲破屋顶。他们聚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眼神中满是骄傲与喜悦。原本就极为看重家族荣耀的族老们,当即就商议着要开宗祠,大摆几天流水席,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
谢清风好说歹说想低调一点才打消他们的念头,族老们虽满心不情愿但终究还是拗不过谢清风,只能无奈作罢。可即便如此,他们看向谢清风的目光中,依旧满是赞赏与期许。
就连卧病在床的谢正的精神头这些天都好上不少,直说自己要看着谢清风这个好徒儿中举人才甘心死。
成为秀才后的特权着实不少,不仅秀才见了地方知县不必行跪拜之礼,一旦涉及诉讼还能享有免刑的待遇,且在未被革除功名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对其施以体罚,而且进入地方官学继续深造。
不过对于谢清风这种农家子弟而言,最为关键的是秀才身份带来的赋税徭役减免。现在谢清风不仅能免除自身的徭役,依照规制,还可额外免除家中一人的徭役负担,免除田地的赋税。
往后家中就不用再被繁重的徭役牵扯精力,田地上产出的粮食也能实实在在地多留存一些,日子眼见着也有了新的盼头。
谢清风家没有其他男丁,额外还多出一个免除徭役的名额和十亩田的赋税。他决定将这个多余的资源给族长来分配,也算是感谢这个大家族在他不在的时候好好照顾他的亲人。
族里很是满意谢清风的行为,对他的赞誉更上了一层楼,族老们逢人便夸谢清风知道感恩。
要知道族里最出息的谢毅和谢正,他们免除徭役和赋税的名额也没有让渡到族里。十亩地免除税赋还在一边,不过些许银钱罢了,主要是免除一个人徭役的名额,这可是拿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若是在大灾大荒之年,朝廷抓壮丁去服徭役的时候,这可是救命的稻草啊!前些年他们村就在徭役上死了七八个壮年男人,这个名额宝贵得很。
自从谢清风把这名额给族里后,张氏和林娘出门干活什么的都受到谢氏族人额外的优待和笑脸。
王三梅酸溜溜地说两句酸话也会马上被其他族人给骂回去。
张氏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可她心里别提多畅快了。每次和林娘私下闲聊时,提及族人的友善和王三梅吃瘪的模样,她眼中都会闪过一丝笑意。
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真好!
她家的狗儿,真是给她争气!
日子过得很快,马上就迎来大丫出嫁的日子,自从谢清风考中秀才后,家里的氛围一直喜气洋洋,如今又添了大丫的喜事,更是热闹非凡。
张氏望着给大丫准备的嫁妆,一针一线缝着大红的棉被,精心挑选着陪嫁的物件忍不住红了眼眶,嘴里念叨着:“大丫这一嫁,往后可就不能天天在身边了。”
林娘也抹着眼泪水,“就是啊,眼见着大丫也长这么大了。”边用手臂比划着,“想当初我刚嫁进来的时候,她才这么大呢。”
二丫这个年纪还没开窍,不太懂张氏和林娘在哭啥,“哎呀,我的奶和婶嘞!姐嫁的是镇上,咱坐谢叔的牛车最多一个上午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