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在座南宗三十六位道长中,这时有两人附议,此语像是出自《鬼谷子》,然思虑左右无法定论,这时排立太和宫外武当九子中,有一道人提步出列上前,轻轻走至陶玄道长身后,小声耳语数句,陶玄道长听思片刻,踏步到朱公公近前,鞠躬一礼,朗声作答:“此句出自正统道藏太玄部《鬼谷子》一册,后语为:以阴求阳,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意思是以阴阳寓意行为与道德,相互依之。”
朱公公听闻,点首赞道:“作答对。”
仆役仔细记录下后,公示两旁各监理主试人。
此题答对,南宗群道士气大震,齐声高呼。
接续,朱公公取过第二卷书册念出第二段字句:“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此题一出,会场杂议声随起,有人言是出自汉朝某某的;有人说是在唐朝那本典籍中看到的;还有人接出下句颇合句法,但无一人敢上前予以确定,这让陶玄道长犹豫不决。
我侍立师父身后,对此道家典籍多有不识,平时除道德经、心经、棋谱、草药医书与音律乐谱外,少有习读,只在刚才答题公布后,听陶玄道长解读,才知明其出处含义,此时顿觉自身道学浅薄,内心汗颜。
师父忽而招手唤我,自己见之忙俯身下去,他在我耳边轻语道:“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圆道也。此语出自战国末期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道家着作《吕氏春秋》圆道篇,大意为宇宙万物永恒循着周而复始环周运动。你默记好,去说与陶玄道长对答。”
自己听闻神思一明,在脑海中将师父所讲话语认真逐字记下,同时心中暗对师父道学造诣钦佩无比,自豪之情油然焕生,忙撤步矮腰,提步小跑至陶玄道长身前。陶玄道长早注意到我从明心道长身边跑来,此刻长眉舒展,待我近前便侧耳相听,我低声将师父教说语句逐字转述,陶玄道长听完面露笑意,后转身再次走到朱公公近前,回复作答,公示又对,立时会场气氛更是高涨,王佐大人此时也不禁得意轻咳几声。
然而接下来形势却突转急下,从第三题开始一直到第六题,皆出自东汉于吉所着《太平清领书》,其有一百七十多卷,之中很多字句拗口,晦涩难通,南宗在此四题上皆遇所阻,每道答题用时均超过一柱香时限,香尽,全场无一人能正确答对,后又有一题出自于《玉皇经》,此经是道士斋醮祈禳及诵读之经文,由于冗长,一般在做大型祭祀道场活动时,才由专人对照书卷读出,在此题上南宗错答两字,再输。这一连番打击,一下让南宗群道士气跌至冰点,众人皆脸色土灰、垂头丧气,而前台监理主试人之一的余洪余大人则是春风得意、满脸喜色。
我身后这时唉声叹气连响,已有人预言,这第一场比试就如此艰难,后面两场更不敢想象,看来北宗全是有备而来,此番势在必得,南宗怕是败数将定,不少人私下哀议附和。
紧接,朱公公细声宣读第八题字句:“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陶玄道长在听闻朱公公念读完这段语句后,忽扭头望向场内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张乾道长,张道长身材瘦小、须眉皆白,双目半闭,太阳穴微凸,人盘膝座在软椅之上,肩背笔直胜如旌旗,得见陶玄道长正凝望于他,他双眼一翻、精光暴潋,点头回应,招唤过身边道童小声耳语一番,那道童听后,快速跑向陶玄道长身侧,掂脚捂嘴也是一番耳语,陶玄道长凝神听闻后,急来朱公公近前,朗声作答道:“此句出自唐末五代谭峭撰《化书》之道卷,下接之句为,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窃,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此句意为,圣人知虚空、元神、气和形体可以相互分离,也知四者可以合一,分离则可以为有为之事,合一则可以明无为之理,在有形肉身的前提下,通过修炼忘却有形而哺养气,忘却气而哺养元神,忘却元神而哺养虚空,将自身悟化太极阴阳两弦重新连结起来,无虚无实,无阴无阳,浑然一体,遂得永生。就是说,通过修炼、收敛形气神,可以将天地能量积累在虚空中,如果舒展形气神,就可以从虚空中激发出能量做出神奇的事情。让自身与天宇一样,可以入太虚而合一,也可以出太虚而为太一,能静能动,能空能非空,方能随心所欲。”
朱公公边听边对书卷查看,不住点首,口中直呼:“对、对、对、不错、不错、很好、很好,真是道法无边,圣君福瑞。”然后如释重负宣告南宗对答,这才使得整个会场士气为之一提,颓败之气消解。那内圈端坐张乾道长却不为所喜,又半闭双目,巍然静处。
听闻完此答题,自己忽有所感,循此参解灵意脱体,疑问随之心生,为何阴阳合一,生为永动?无虚无实、无阴无阳、浑然一体又怎得永生?灵意脱体后永生何指?阴阳合一后,何为又无虚无实、无阴无阳呢?
在我此番游想之际,陶玄道长已在茅山上清派令吉道长协助下,作答出第九题,此题出自于上清派开山师祖杨羲所着《上清大洞真经》中一句,释义:通过存思、诵经、导引、咽津服气、微祝书符,可助灵意修炼,听解后自己又通融之前自悟,此题再胜后,第一场比试里南宗答题仅剩最后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