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四更,真州城。
守城士卒听报城下是大宋丞相文天祥,不敢怠慢,赶紧禀报知州苗再成。
苗再成大喜过望,他与文天祥曾于数月前在常州一同作战,如今听说丞相就在城下,当即开门迎接。
文天祥告知临安情况,宋廷已于正月下旬递了降表;如今自他进入元军大营又过了十余日,恐怕临安已为元军所占。
文天祥有点不明白,根据史料,眼前这位苗知府已经于德佑元年殉国了!
他就算是一只比大明时候更厉害的蝴蝶,可是怎么会改变雷劈之前的历史?
他不由地想起一句着名的话: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谎言和颂歌!
不管怎样,多一个忠勇之人,总是好事!
“宋瑞兄来我真州,可有下一步打算?”
苗再成也知道,临安是守不住的,所以很关切地问文天祥。
“文某来此,是想劝再成兄和我一起领兵去扬州,会同李帅,沿江东撤,出海去福建路!”
“放弃淮西?宋瑞兄为何有此想法?
苗某身负守土之责,怎能弃城而去?
宋瑞兄如果到了李帅那里还这般说辞,估计头颅难保。”
“再成兄觉得这真州能守住吗?
这真州城,比襄阳如何?
再成兄自比吕文焕如何?”
文天祥也很不客气,在他看来,多耽误一刻,就会多一分风险;多一分损失,就是日后光复多一分困境。
“真州城防不如襄阳,苗某也无吕文焕的智勇。
若照宋瑞兄这么说,我大宋就该自求灭国!”
苗再成心中火起,说话也很不客气。
“非也。
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如今元人来势汹汹,不仅骑射远超南人,在火器使用上也比我等更为先进。
若不是回回炮的威力,吕文焕也不致献城。
如今有刘整、吕文焕和范文虎这些降将,水战我们也几无优势。
如果和元军硬拼,只是全了个人名节,与大宋何益?”
“如果我等不战而退,百姓如何看大宋武人?
宋瑞兄此举,与投降何异?”
“投降是背叛,是没有气节,也没有担当!
而文某所说的撤离,是暂避锋芒,是保存实力,以利再战!
过去几十年,蒙古人锐意进取,磨刀霍霍;
而我朝只想苟安江南,文臣贪腐,武将怯战。
此种局面,非一朝一夕可以更改。
我等需要时间,去改革朝政!
大宋需要更多再成兄和李帅这样的忠勇之士!
卧薪尝胆的勇气,再成兄都没有吗?”
文天祥的辩才本来就是天下驰名,此刻这一番慷慨激昂,苗再成哪里是对手?
“宋瑞兄不必再说,我这便与你一同去扬州!
大不了苗某陪你一起被李帅砍了就是!”
在离开满是元兵尸首营地的时候,文天祥特意以自己和贾余道、谢堂等宋使名义写了封檄文。
他不怕贾余道等人做忠臣,他要堵住越来越多贪生怕死之辈的叛降之路!
自然,这封檄文并没有让贾、谢等人按手印或者署名,那太麻烦了。
为了确保能让元人看到,他特意留下了两名元兵,一人砍了条手臂,让他们带着这封檄文走了。
随后的几日,贾余道、谢堂等都被愤怒的蒙古人擒住,不由分说砍了脑袋!
不论他们怎么求饶,怎么辩解,在那些蒙古人眼里,这些宋人都不过是猪狗,杀了也就杀了。
李庭芝见到文天祥和苗再成的同时,接到了太皇太后的手诏,宋廷已于正月十九向大元乞降!并于二月二十二日弃械开城。
各地官吏接到手诏之日,即应停止抗御,就地弃械。
大宋亡了!
“文丞相莫非是来劝李某弃械献城?”
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此时已五十有八,须发皆白的老将在四十岁的文天祥面前,气势十足。
“自然不是,文某立誓助大宋一统汉家,不仅要收复江南,还要把蒙元赶回草原!”
“好气魄!只是太皇太后都带着皇帝出城乞降,我等去匡扶何人,无非守土战死而已!”
“不然!太皇太后出降实属无奈。临安城中无良将精兵,圣人此举,只为满城百姓免遭屠戮。
文某奉旨议和前,圣人已有安排,请江万载老将军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先行离开临安南下。
其意为大宋留下皇室血脉,令忠臣良将拥立二王,继续匡扶汉家天下。”
“如此甚好,不知宋瑞贤侄可有详细谋划?”
听说圣人安排的李庭芝心情大好,连称呼也变了。
听罢文天祥舍弃扬州,带领军兵和百姓沿水路撤向福建的计划,李庭芝颇为犹豫,如此不战而退,民心和军心如何保住,他没有把握。
军士还好,可是百姓有多少人愿意长途跋涉,流离失所?
“蒙古人生长于草原,不事生产,专以劫掠为生,性情残暴。
此次南下,元廷三令五申,少有屠城血案,可是以天祥所知,蒙古辖地人分三等,汉人地位最低,而今又将南人定为第四等,我堂堂男儿,岂能受此屈辱?
天祥愿与属下一同为大帅说服百姓。
若百姓实在不愿离开故土,也不强求;但擅长锻造和制作的工匠,天祥之意定不能留给元人。”
“如此就有劳贤侄了。老夫也会派臣属协助。
半月后,江流转急,正好扬帆而下!”
正月初八,临安府南门。
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在城楼上看着城外。
数万人扶挈着离开了原来繁华无限,如今凄惨无比的临安城。
这位老妇人安排江万载父子保护杨淑妃和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出临安,她自己,则选择留在了临安城。
圣人谢氏已历四朝,她感到疲倦了。
十三岁被选入宫,成为当时宁宗皇帝养子赵昀之妃。第二年赵昀被权相史弥远矫诏奉立为帝,她就成了皇后。
那时的宋理宗并不宠她。她默默在后宫忠实履行皇后的职责,也眼睁睁看着身为皇帝的夫君从亲政后的万丈雄心逐渐成为晚年的不理政事。
理宗无后,立荣王之子赵禥为太子。
他死后,赵禥登基,这是一个智商有问题,性欲却出奇旺盛的昏君。
于是皇太后谢氏虽无垂帘之名,却不得不担起了很多朝政大事。
十年间,蒙古人不断南侵,她以贤德之名,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宋廷。
两年前宋度宗赵禥也死了,谢氏成为太皇太后,辅佐着四岁的赵隰。
如今,蒙古人马上就要到临安城下,文臣都跑得差不多了,武将们则纷纷摇身一变,成了元军的先锋。
丞相陈宜中劝她带着小皇帝迁都,可是她真的累了。
她能做的就是为大宋留下两名皇子,自己带着小皇帝投降,为临安城的百姓留一条活路。